人生不是游戏 防“沉迷”不容儿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马文章

    【只有游戏平台良心、家长走心、学校上心,孩子的未来才能放心。】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社出台被视为“史上最严”的防沉迷网游新规: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是他们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对互动性强、画面精致、自带社交属性的网游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不受监控的网络游戏,不但占用着未成年人大量时间,也很容易诱导他们出现激进的消费行为。新规一出,家长、学校大多拍手称快。新规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部分贪玩的未成年人并非“无计可施”。其一,可以使用家长账号。其二,可以租号。

    “一刀切”禁网游显然不现实,社会各界必须齐抓共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绿色上网。

    首要环节在家长。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严格限制孩子游戏时间,多抽出时间精力陪孩子进行文娱活动,引导孩子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

    同时,游戏平台要严格落实实名制,继续完善防沉迷系统,加强技术防护能力,提高用户身份鉴别水平。如对疑似利用他人账号登录、频繁变换IP地址等行为,及时采取销号措施。

    此外,对于不法商家违反实名制管理规定,非法倒卖、租售账号信息,以及破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相关政策等行为,监管部门应依法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否则新规沦为一纸空文,最后“防了个寂寞”。

    当然,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任重而道远。只有游戏平台良心、家长走心、学校上心,孩子的未来才能放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