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接见8·6海战有功人员
8·6海战中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
军地领导在码头上欢迎凯旋官兵
贺龙元帅、叶剑英元帅看望英雄麦贤得
台军章江号猎潜舰
编者按:
1965年8月6日凌晨,南海舰队某水警区鱼雷快艇11艘、高速护卫艇4艘组成突击编队,将企图输送敌特在闽南地区登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的国民党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小型猎潜舰章江号,击沉于东山岛东南海面。此次海战被称为“8·6海战”。
现年77岁的管仕荣经历了这场海战。
管仕荣是衡阳市祁东县人,1964年8月入伍,在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侦察科海空情报班任标图员,1969年退伍后在祁东县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定居株洲。此文是他对这次海战的回忆录。
当前,台湾民进党当局公开违背“九二”共识,大搞“台独”路线,挑战大陆的底线,台海局势再度紧张。我作为一名经历过对台“8·6”海战的老兵,迫切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写下此文,也是为了让人们重温那次并不遥远的海战,给“台独”分裂势力敲一记警钟。
担任作战室标图员
我1964年8月入伍,经过三个月新兵训练,分配到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侦察科海空情报班任标图员,工作地点在水警区司令部作战室。
司令部在海边一栋英国人建的大楼里,一楼是侦察科和机要科办公的地方,二楼是作战室。房子很大,厅堂摆了一个一丈多长的猪腰形长桌,上面用玻璃嵌着地图。这个地图桌就是我办公的地方,作战参谋坐我对面的办公桌。司令员刘墨卿、副司令员孔照年、政委李学南、参谋长王锦等首长平时坐在作战室旁边的指挥室里,他们也经常来到作战室查看。
我每天掌握着七个雷达观通站发来的情报,这些雷达站主要监控从香港到福建这条海岸线的情况。这些情报都是绝密的,先由观通站以密码数字的方式发给通讯站,通讯站将收到的数字用电话通知我,我再把数字翻译下来。如果船只正常航行,由我们自己掌握,敌情、敌舰、叛逃等情况则要标记在地图上,并每五分钟向作战参谋报告一次。作战参谋主要掌握所辖部队和兄弟部队的情况,正反的都有。所以我听到的消息是非常广泛的,也是最机密的。
空情组的同志主要负责台湾方面的飞机动向,时间观念更强。因为飞机从台湾上空飞到汕头上空只要9分钟。
“8·6”海战是1965年8月6日凌晨由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打响的,当时海军战斗部队的总指挥是孔照年副司令员。他登上先锋艇坐镇指挥,带领四十一大队的舰艇部队和所属鱼雷艇分队,打掉了蒋介石派往沿海骚扰的两艘军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取得了我人民海军史上的第一次海战的伟大胜利。
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报告:南沃站21:20 XXX度 32海里 发现目标二
南沃站21:25 XXY度 31海里
南沃站21:30 XXZ度 28海里
8月5日21时左右,两艘敌舰出现,并在我南沃站以南30海里处徘徊。每过5分钟,我就按这个模式向作战参谋报告敌舰的具体位置。
作战室楼上非常热闹,海、空情报班的战士正密切注视着目标动向,作战室首长则在隔壁开会、研究部署作战计划。作战参谋频频来到标图桌前,过问目标活动情况。
早在当天下午两艘台舰出港时,我们部队便已做好了各项战斗准备。大战之前,士兵们都剃掉了头发,方便受伤时包扎。民兵在海岸线上每10米站一人放哨;41军的高炮部队连夜在郊区的山上铲出了几十亩的坪,全部安装了高炮,每门四管,用于防范敌机侵扰;鱼雷艇整装待发,四十一大队的炮艇做好了各项准备。
其实,这个时候,孔副司令和作战参谋马友良等已到了指挥舰上,所辖611、613、620、623等舰艇和几艘鱼雷艇也早已开往南沃岛(与公开资料中东山岛相邻)附近待命。
海战持续近四个小时
是夜,天空、海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至晚上12时我下班时,参战各编队舰艇已驶往预定歼敌海区,但战斗还没有打响。接我班的是战友李儒林(音)。具体的战斗过程,我是通过查阅当晚的值班纪录和事后通过战友们的介绍得知的,现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次海战的资料,有一些也不是十分准确。
海战的大致过程是:6日凌晨1时42分,护卫艇群发现目标;2时51分,开始集中火力攻击“章江”号,3时33分将其击沉;首批鱼雷艇群施放鱼雷,未取得战果,退出战斗;3时35分,正在待机的鱼雷艇5艘前往增援,与护卫艇群协同追击“剑门”号,鱼雷艇队发射龟雷10枚,5时22分将其击沉。
这次海战,我部共击毙巡防第2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以下170余人。当天早晨,便传来了台湾的“海军司令”被撤职的消息。
随后,蒋介石派出16架战斗机企图轰炸我汕头市,我41军高炮部队几十门高炮严阵以待,空军新宁机场马上起飞了32架飞机,以两架对一架的态势应战。
蒋介石见势不妙,命令机群返航。
战斗过程中的“小状况”
这次海战中,由于当时的通讯和技术条件限制,也出了不少“小状况”。
首先是第一次鱼雷攻击失利。
鱼雷艇速度快,每小时可行驶40海里,除了施放鱼雷外,它没有其他战斗力。一艇携带两条鱼雷,一条鱼雷相当于一架战斗机的造价。在接到攻击命令后,首批鱼雷艇迅速冲向敌舰,放完鱼雷后又迅速返回。可惜的是,这些鱼雷全部打在了海中的岛樵上。
然后是自己的舰艇被自己炮击。
战斗刚开始时,我277舰突然遭到周边舰艇的围攻。作战指挥室马上意识到,这不是敌舰在打,而是自己打自己。于是马上电令277艇用灯光信号挑明身份:我是277!
这时,边上的613、621、620、611等炮舰才意识到自己误判了,遂全力驶往外海寻找目标。
捞上来30余名俘虏
战斗结束后,首长指示:天亮前打捞完俘虏返航。我部共捞回30余名俘虏,包括受了重伤的“剑门号”舰长黄君之和“章江号”舰长王蕴山。在打捞俘虏过程中,过路的英国商船捡走了几个,后在香港移交给了台湾。
30余名俘虏中,大部分家在台湾,有一位还是台湾某团长的儿子;还有几个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是被美军俘虏后转交给台湾的,老家在山东、河南一带。没有受伤的集训了几个月,安排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吃的是跟我们陆战队5角钱一天的伙食;有伤的先治好伤再安排集训。
“剑门号”舰长黄君之,毕业于美国某军事学院,舰上有130余人;“章江号”舰长王蕴山舰上有70余人。黄君之和王蕴山两人前三个月一句话都不讲,经过汕头、广州、上海三个地区医院的精心治疗,他们最终得以痊愈,这才说出他们掌握的我方的一些情况,包括我方观通站的位置等。
这些俘虏经过一年多的集训,国家根据他们的意愿作了统一安排,愿意回老家(山东、河南)的回老家,愿意回台湾的回台湾,每人打发10斤大米、一丈布。结果,有20多人坐一条小艇回台湾去了。
中央领导接见战斗英雄
这次战斗,我们部队一共有4名同志牺牲,受伤20多人。
牺牲的人当中,有613艇上的杨姓司务长(名字不记得了)。本来,他因伤病在疗养院住了3年,听说部队要打仗,接连打了几个报告请战,领导同意了。结果,“章江号”的第一发炮弹打来,弹片正中他的头部,当场牺牲。
631艇上的报务员小李反而因一张电报纸救了他的命。当时舰艇开得很快,颠簸得厉害,一阵风把桌上的一张电报纸吹到了甲板上,小李弯下身子去捡,正好一发炮弹打过来,把发报机打得粉碎。
重伤的有班长陈文乙和机电兵麦贤得,都是头部受伤,陈文乙的伤势更重,荣立一等功。麦贤得是刚从海军学校分配到611号护卫艇上的新兵,当时头部中弹失去知觉,苏醒后仍坚持作战,凭着练就的技能排除舰艇故障,保证轮机正常运转,坚守战位直到战斗胜利。为了树立新战士“一个怕苦、二不怕死”的榜样,部队把“钢铁战士”“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给了他。2019年的国庆阅兵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接见过麦贤得。
孔照年副司令员,1965年国庆节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孔副司令向毛主席汇报了战斗经过,并为第一次出战没有打好感到愧疚时,毛主席风趣地说:“小艇打大舰,蚂蚁啃骨头嘛!”后来,孔副司令还当了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