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飞 梦想起航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罗金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当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芦淞区作为全国首批、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迎来发展新机会。

    新起点创新局。全省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陆续完成。换届后的芦淞区,展现出新的奋发姿态。日前,芦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王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芦淞区将抢抓全域低空开放试点机遇,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以担当实干谱写湖南通航产业发展新篇章。

    聚焦主机锻长板 做强航空动力新引擎

    7月15日清晨,由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科技”)自主研制的山河SA70U固定翼无人机在湖北漳河机场成功首飞。该机型是在山河SA60U固定翼无人机基础上,全新升级推出的短距起降型固定翼无人机,起降的滑跑距离控制在200米内,与同等级别无人机相比,优势明显。

    开垦,预示着创新。2008年,湖南山河智能看中航空产业积淀深厚的株洲,将子公司山河科技迁址至株洲航空城片区。从此,这家专业从事通用航空领域载人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销售以及运营的企业,在株洲逐梦蓝天。

    “我们基于608所的一款涡桨发动机,今年还启动了载重3吨的运输无人机项目,它是全国产的核心部件,目前已完成整体设计,预计2023年具备销售条件。”山河科技副总经理邓宇说。

    记者获悉,未来五年,芦淞区将依托608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等主机企业,进一步延伸筑强航空产业链条,争取主机企业将供应链企业向株洲航空城集聚,力争培育裂变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有实力的航空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和并购,引进更多直升机、公务机、无人机等整机总装、发动机研制维修、航空零部件和新型复合材料等企业,抢占通航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升级园区提质效 完善通航配套生态圈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园区作为先行区、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愈加明显。

    时下,走在位于芦淞区的董家塅高科园宽阔笔直的沥青路上,周围厂房鳞次栉比。逐步完善的园区引来无数航空相关产业竞相投资,这里正成为一片名副其实的航空产业“热土”。

    站在航空科创园2.1期6号栋,耳边呼啸的风声、机械作业的隆隆声交织在一起。记者看到,该栋1楼占地3000平方米的航空发动机高端精密零部件制造项目的部分设备已到位,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一期年产值或达7000万元。

    “项目投资方本身是株洲人,在深圳做电子设备多年,今年看好株洲航空城的发展机遇,从而回乡投资。”董家塅高科园招商产业科科长尹琦介绍。

    记者从园区了解到,去年,航空产业产值增幅15.5%,今年1—7月,航空产业产值逆势上扬,同比增幅12.8%。

    未来五年,芦淞区将以创建“五好”园区为抓手,不断完善航空城路网、标厂和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建设航空博物馆、航空科技馆、无人机培训中心等,提质升级董家塅老工业区。还将引进飞机6S店、飞行服务站、固定运营基地、维修保障基地,提升通航运行管理、空域协同、地面保障及安全监管等能力。

    打响品牌树形象 塑造通航运营新标杆

    在株洲芦淞机场,一架轻型运动飞机在上空盘旋一圈后,朝远处连绵的山丘飞去……这样的景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这是株洲芦淞机场正在开展的飞行员培训。

    “通航不比其他产业,它一定要飞机飞得起来,降得下来,通航人才要往航空城聚集。”在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渊江看来,运营过程中要提高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随之同步强化通航的功能,加快通航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他认为,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是一个发展逻辑的关系,是并驾齐驱或者同步实施的。

    8月下旬,株洲芦淞机场陆续迎来了亚美航空集团、亚捷航空等多批次的外省考察团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株洲的通航市场有浓厚的兴趣。黄渊江说,现在正好赶上国家开放低空领域的机遇,是发展通用航空最好的时代。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湖南“三高四新”定位要求,湖南通航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为株洲通航产业注入了活力。

    未来五年,芦淞区将积极推动更多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布点建设,开辟更多低空航线,大力发展应急救援、通航旅游、公务航空、飞行体验、飞行培训等通航服务,加快构建以长株潭为枢纽、联通全省、辐射湘赣边的1小时通勤圈。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株洲通航产业好风正劲,更成为尖兵,推动湖南通航产业加速“起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