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考证热”?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漫画/左骏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邓伟勇

    “月入7000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不用坐班,时间自由”……看着网页以及短视频APP中不时刷出来的考证广告,你是否动心?

    近期,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考证热成了职场的一个新变化,在校学生、职场人士“逢证必考”不在少数。“考证热”的背后反映的是职业焦虑,还是职场赋能,对此你怎么看?本期“天台话吧”即关注此话题。

    考证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受访嘉宾:考证达人 谭华波

    “考证”是很多人绕不开的话题。一谈到学业规划、就业规划,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去考证,在不同领域去尝试。

    我个人认为是好的。因为刚踏入社会,应该多接触些工作,广交朋友,学习经验,当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了,再专一地投入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行业中,循序渐进地发展,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当然了,换工作也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选择一些比较有优势的工作,最主要是兴趣。以我的经历来说,考证有着特殊的含义,正因为考证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旅游管理,2008年毕业后当了几年导游,但总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次偶然机会,我了解到评估行业发展潜力大。于是我辞掉工作,全身心报考学习,在短期内顺利取得了注册评估师证书,并入职一家评估事务所,此后事业顺风顺水,前途广阔。

    回过头来看,重新选择一个陌生的行业,很多人觉得我很疯狂,实际上刚开始我自己也挺纠结。花了不少钱和时间不说,原来的工作也相当于是放弃了。但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只要经过深思熟虑,看准的事情,能坚持到最后总会有收获。

    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无可替代”

    受访嘉宾:公司职员 陈凯

    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为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少年轻人热衷考证,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这种追求进步的态度,值得肯定。

    我虽然不赞成盲目考证,但是作为职场中人,在自己专业领域给自己加压,考几个相关联的证书大有好处,这是练内功的一种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在专业领域变得“无可替代”。

    我学的是会计专业,之前一直是中级职称,后来痛下决心,考取了注册会计师,不仅提高了收入,也让我在专业领域有了更大舞台。

    拥有证书并不必然意味着具有相应的技能,毕竟,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当功利性的目的成为“考证热”的动因时,证书所代表的实际效用也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明确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后,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才是求职第一要素。

    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如在某个方面深入探究,学有所长,练好专业基本功,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为企业更关注求职者与工作岗位的适配性。

    多技傍身,有备无患

    受访嘉宾:在校大学生 陈小敏

    当前这个社会,“毕业即失业”成为目前许多毕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之下,“证书”便成了提高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刚上大学时,就有班上同学开始考各种证书,并且互相分享“考证秘籍”,一些公众号以及网络上类似“大学生必考证书”的推文也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我也跟着考了几个,比如心理咨询师、导游证等。

    我们学生群体中,有人汇总一些“含金量最高”“必考”的证书,比如比较火的就是教师资格证,待遇福利好,收入稳定,有寒暑假,尤其是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或者专业太鸡肋不好就业的学生,将来当老师是条不错的后路。

    就业形势太严峻,像我们非名牌大学的学生只能靠各种证书提升含金量,所以几乎人人都会考,有备无患。但是任何证书的考取都需要一定的付出,包括时间、精力或者金钱。到底该不该考各类资格证书,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作为我们大学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考取一些证书也是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享受学习进步带来的喜悦。况且有了这些资格证后,我才真正有了安全感,不然感觉以后在公司就是一个可有可无、随时会被替代的人。

    做好职业规划,切勿盲目“出手”

    受访嘉宾:大学教师 张征

    目前,证书仍是很多企业招聘的门槛,很多时候会和工资水平直接挂钩,肯定是有用的,但不能盲目考,必须要有针对性,而且要保证证书的真正含金量。大学生尤其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主攻方向,比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辅助考一些编程软件、制图软件等。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需要联系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学业基础与学术水平。就好比一个文学系学生,去考数学系的证书,显然就不太合理;证书的考取应该结合自身的学业基础与学术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证书种类。其次,要审视证书价值和实际用途。如今证书种类五花八门,虽然国家前几年取缔了一部分证书,但是目前的证书市场上还有许多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证书。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不然空花时间精力,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获得某个证书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必要条件,那就必须把这个证书考下来,比如,想做律师的人需要通过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想做报关员的人也需要获得报关员资格证。如果你想要做的工作对证书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就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用于考证了,更不能盲目地参加一些跟职业规划完全不搭界的考试。

    相关链接

    “考证热”背后:六成受访者称是为了缓解职场压力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15名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9%的受访者坦言考证是为了缓解职场压力,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45.8%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为考证而考证。

    调查中,89.0%的受访者认为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帮助,24.6%的受访者认为有很大帮助。交互分析发现,工龄1-3年的受访者认为有帮助的比例更高(93.0%)。

    网友热议

    @皖豫一凤:园林设计的考教师资格证,你让师范专业的干什么?玩好自己的专业就足够了。本专业的证当然越多越好啦!每个证未来都是工资的一部分,在学校当然考考考!

    @顼杨:我觉得要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为了这个方向努力,其他多少有点浪费时间。盲目考证,不如在专业上深扎。

    @若水:不盲目追风,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且有用的认证考试。

    @喜乐多:太多人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嘛,才去跟风考证的,都是盲从。

    @Serendipity:我觉得首先把四六级英语和专业的证考过了,再去考虑其他的证。

    短评

    切勿在盲目考证中迷失自我

    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考证成为很多人驰骋职场的“后路”——有统计称大学生可考的证书种类多达100余种,网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大一到大四最全考证规划”,从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到导游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不管是学生群体还是职场中人,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值得鼓励。但现在很多考证人只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哪个含金量高考哪个,甚至“眉毛胡子一把抓”,并未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也没有清晰的规划,难免在顾此失彼中迷失自我。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有余力、精力比较充沛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考证来增加简历的含金量,但如果只图数量,一门心思用于各种考证上,则不明智。对于职场人来说,一味将考证当作跳槽的跳板,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与其每天在不满现状中度日,不如静下心来在工作中沉淀和历练,让自己更有价值,更加不可或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