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健: 大山深处的一盏明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马安健(1939-),炎陵县人,中共党员,炎陵县鹿原镇鲁坑小学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复式教学专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发展农村教育专家,成为“新中国60年湖南最具影响劳模”的10位劳模之一。

    【人物故事】

    1962年,马安健调到鲁坑小学任教。

    根据具体条件,鲁坑小学实行的是复式教学模式。面对一间教室四个年级的复式教学,马安健也曾一筹莫展:课堂内常常完成不了授课任务,孩子们也学得非常吃力。他逐渐认识到:“学生进得来靠免费,留得住靠关爱,学得好靠创新”。

    为了改进复式教学方法,马安健利用寒暑假自费赴长沙、山西、北京到处查找资料,拜师取经。有一次,马安健去山西临汾学习二、三、四级复式教学“动”“静”搭配规律。为节省车费,他买了一张站票,从株洲到山西临汾一直站了38个小时,晚上困了就睡在三人座位底下。

    经过探索,他逐步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动”“静”教学线路交替法、“短动教学法”和“四步教学法”,并亲手设计制作了350件复式教学专用教具。其中,“汉字结构分析板”和“活页式多用小黑板”被全国各地广为采用。

    从1992年到2010年,鲁坑小学师生在全国、省、市各种竞赛中获得的奖项达180多人次,从这里走出大山的大学生达180多人,学校所在村50%以上的农户家都出了1名以上大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鲁坑小学是“中国农村教育创新的一颗明珠”。

    2013年,马安健办理了退休手续,却退而不休。他说:“我时刻铭记着我是一个光荣的教育工作者。我还要继续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教育闯出一条新路,打开一片新天,谱写一曲新歌!”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罗欣 整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