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
村前有棵老樟树,相传是先辈们在清朝光绪元年栽下的,掐指算来,距今已有130余年了。虽经百年沧桑,这棵樟树依然枝繁叶茂。三丈好几的躯干,从下往上难见天日的树冠,还有那层层叠叠的叶片,足见这棵古樟的强劲、挺拔,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这棵古樟就像一位时光老人,在默默地诉说着一个个故事。
古樟下是块休闲纳凉的风水宝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农村物质文化生活贫乏,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晚饭后酷热难耐。左邻右舍都拎着凳子、椅子到樟树下乘凉。隔壁刘满爹读过几年书,记性好,爱说书,还是个“三国”通。每当讲起“关云长败走麦城”“刘备大意失荆州”“赵子龙长坂坡救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段子时,总是绘声绘色,“粉丝们”一个个扯起耳朵听。
记得有一次,刘满爹讲两个穷小子的故事,把大家的肚子都笑痛。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两个小子穷困潦倒,生活无着,寄住在一个破败的窑棚内。一日,他们弄来些芋头充饥,用土罐子煮。快煮熟时不小心把罐子打烂了,结果只剩下几个芋头,汤都跑了。若干年后两个穷小子走狗屎运,一下子发达了。当回忆这段往事时,其中有一个说不堪回首,有一个却拍着胸脯说:“想当年,老子住在窑州府,打破罐州城,跑了汤将军,捉了芋将军,一枪一个,二枪二个。”刘满爹作古多年后,大家都还在重复着“汤将军”和“芋将军”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有了一些不同的版本。
老樟树还是棵“月老树”,见证了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村里的石头和秋妹的姻缘就是例证。他俩是上下队,两家只隔个垅口。石头喜欢钻书堆、爬格子,秋妹也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樟树下又是他俩交流心得体会的好去处。一来二往,日久生情,彼此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秋妹的娘死活不同意:“出了个扳泥巴坨的又找一个扳泥巴坨的,要不得!”然而秋妹认定了石头人“灵泛”(指聪明),脑瓜子活,不一定会在农村搞一世,故非石头不嫁。石头也挺争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发奋努力,一个劲地写稿投稿,且时常有“豆腐块”见诸报端。有了点小名气,加之贵人助力,没多久,石头就被招了工,进了城,接着入党、提干,还混了个一官半职。
今年是石头与秋妹相爱40周年。石头特意把秋妹拉到这棵古樟下,深情地说:“我们的姻缘是这棵樟树牵的线,做的媒,不能忘本。”说完,石头拉着秋妹的手,双膝跪地,一边虔诚地磕了几个响头,一边对秋妹说:“你虽然没有沉鱼落雁的芳容,但你有一颗天底下最纯朴的心,有一双会看人的慧眼。嘴巴好,不雷人,心肠好,不损人,来世有缘分,我们还做夫妻!”话音刚落,秋妹一把搂住石头的脖子,重重地亲了他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