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关丝瓜品种提纯复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专家团队对提纯复壮种试验田丝瓜进行田间调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成姣兰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赵小楚) “你尝尝,直径8厘米的丝瓜,肉嫩着呢。”7月11日,在东方四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片丝瓜。记者将信将疑地放入嘴里,清甜多汁的口感,差点以为是一种新水果。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选育,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丝瓜课题组胡新军研究员一行,反复对比农户自留种和提纯复壮种试验田丝瓜的一致性、商品性、坐果率、品质等指标,认为白关丝瓜品种提纯复壮成果达到预期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种子是丝瓜产业的“芯片”。多年来,白关丝瓜种子以农民自留种为主,退化严重。去年4月,我市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以胡新军为组长的白关丝瓜院士课题组深入田间地头,启动白关丝瓜提纯复壮工作。

    去年春天,课题组在白关镇蚕梅村和沙提村选取了4位白关丝瓜种性保持较好的农户,在其生产田初步选择了9个符合白关丝瓜原始性状的单株进行自交留种。经过在白关镇、海南省两轮纯化选择,最终选出了符合白关丝瓜原始性状的株系。今年春,课题组又在芦淞区白关镇、长沙县高桥镇进行多点试验。

    7月11日,课题组与芦淞区农业农村局、芦淞区优化营商环境中心、白关丝瓜产业协会、种植大户等一起,商讨提纯复壮种子的推广应用,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挖掘白关丝瓜品种的优良属性等课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记者了解到,提纯复壮和绿色综合防控,是白关丝瓜全链提升品质和效益的重要内容。围绕白关丝瓜产业发展,今年,芦淞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白关丝瓜品牌塑造和品质提升,列出白关丝瓜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三产融合等8个事项近30个子事项,指定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各部门协同作战,白关丝瓜正朝着“一条产业带、一万亩种植面积、两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六亿元年产值”的“1126”发展目标迈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