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峰
回望自己20多年的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历程,我由衷感到,只有永远跟党走,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就自我、成就企业、造福国家、造福社会。
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我长期从事列车通信网络和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很荣幸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由跟随到引领的伟大转变。
2004年,我开始牵头进行列车通信网络相关技术研发,这是高速列车的十大核心技术之一,是列车的大脑和神经。我和我的团队历经3年,“白+黑”“5+2”地高强度付出,先后攻克了MVB、WTB、RTP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列车通信网络DTECS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累计装车近9万个模块,创造产值50多亿元,并成功应用于复兴号高铁,助力中国高铁以350公里时速“贴地飞行”。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随着“云、大、智、物、移”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
2017年,组织希望我去攻关智能化技术,我接到命令以后,没有一丝犹豫,立即放弃烂熟于胸的“车载网络”事业,投身于陌生的“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走出个人的“舒适区”,迎接未知的“新挑战”。历经4年时间,我和团队攻克了大数据平台、图像识别、雷达感知、PHM健康管理、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构建了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智能驾驶”“智能运维”“智能检修”三个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了全球第一套两万吨重载机车自动驾驶系统,获得了国内第一个矿卡无人驾驶系统批量订单,牵头研发了科技部“高速铁路系统安全保障”项目。我们向全世界提供了轨道交通智能化的“中车方案”“株洲方案”。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如今,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将以科技自主自强为己任,汲取创新伟力再出发。
(作者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材料与电气工程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