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谭云
回顾党的百年辉煌,时时处处体现着株洲担当。
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株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株洲籍和株洲地区的党员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十分之一,成为全国党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株洲是井冈山、湘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曾16次来到株洲。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株洲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土地革命、革命道路探索等一系列伟大的首创性革命实践。第一次实施连队建党,创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人民军队第一次肃反,第一次给部队上政治课,朱毛第一次会面,第一次土地革命插牌分田,“水口分兵”和“株洲转兵”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在株洲。株洲人扛起了湖南和平起义的大旗。全市共为革命牺牲17万多人。株洲走出了7位党和国家领导人、2位军事家(全国36位),开国将军41人。红色株洲和湖南一样,“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株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株洲是“一五”时期全国8个新建的工业城市之一,先后有50多项全国重点项目在株洲选址建设。株洲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340多个第一。
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株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株洲综合实力实现历史跨越,1978年至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从13.5亿元跃升到1564亿元,财政收入由2.27亿元增加到213.8亿元。先后获得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荣誉。
体现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株洲所展现的巨大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市年度经济总量先后迈过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先后超过200亿元、300亿元,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南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其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两个在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实现浴火重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等殊荣。
〔作者系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