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高晓燕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也需要“慧眼能识”。
长期以来,各类建筑垃圾的处置,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而在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中科技)手中,这些令人头痛的垃圾,摇身一变成为可用的路材,实现了循环利用。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吞”下垃圾产出路材
6月底,走进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云中科技油松基地,各类建筑垃圾堆成一座座数米高的小山。
建筑垃圾一般分为5大类,包括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工程垃圾、道路沥青垃圾、泥土垃圾。其中,最难处理的是装修垃圾。
在这里,经过一系列的拣选、分筛和破碎处理,原本混杂难辨的建筑垃圾,被处理成颗粒大小不同的半成品,看起来也更加干净清爽。
按照不同比例掺和后,这些材料将变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水稳混合料、再生填料等产品,用于道路铺设。
让各种不同垃圾紧密贴合同时还能达到路材使用要求,核心“机密”就是外掺剂技术。
为了解决建筑垃圾处置、生产和产品使用过程中面临的“纯化、强化、稳定化和量产化”4大关键问题,云中科技自主研发了沥青再生剂,能够有效恢复旧沥青的使用性能,而自主研发的集高粘剂、成型剂、增强剂、保水剂四合一的复合增强剂,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强度低、吸水率大等问题。
目前,云中科技可以完全实现4类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累计资源化利用1200多万吨建筑垃圾。
这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成功应用到省内外300多条高标准道路上,包括黄花机场跑道维修项目、潭邵高速大修工程、长益高速扩容工程等。
去年,该公司还成功完成了泥土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试验。今年,泥土垃圾再生产品也有望实现产业化。
资源化处置技术全国独有
把建筑垃圾变成可用路材,这项技术有多重要?
以长沙为例,每年产生的全部5类建筑垃圾就有6000万吨左右。放眼全国,每年产生量超过35亿吨,整体存量超过300亿吨。巨量的建筑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对土壤、水源、空气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形成安全隐患。
在既往的处置经验中,国内大多是将建筑垃圾做成砖。但“砖材化”路线仅能消耗一部分品质较好的建筑垃圾,且产品销售市场小,消化较慢且消化量有限。
云中科技独创的“建筑垃圾道路材料化”产品技术路线,“大肚能容”不挑剔,可以把各类建筑垃圾不分好差、协同处置后,做成道路材料,消化速度快、能实现规模化处置和利用。“一公里道路的铺设,就能消化5万吨建筑垃圾。”云中科技董事长湛哲宏说。
目前,云中科技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室,组建了专业的科研团队,在长沙市及周边布局的4个基地,年处置建筑垃圾能力达600万吨以上。而该公司也是全国当前唯一能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再生道路材料并实现大规模应用,且不依靠政府补贴的专业高科技环保企业。
“企业产品销路较好,在长株潭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发挥的空间很大。”湛哲宏表示,云中科技正计划在长株潭核心地带布局建生产基地,推动株洲、湘潭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用优质的产品服务长株潭城市群路网建设。
云中科技油松基地 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