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家购买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黑色外壳,荧幕下方从左至右,有频道按键与声音旋钮等装置。对于我这个独生子女而言,辛苦打怪又总被人误会的孙悟空、拥有一身本领又美又专一的白娘子、跟宝玉不断吵架又迅速和好的林妹妹等等,都是漫长暑假中最活色生香的陪伴。在诸多荧幕故事中,一部叫做《成长的烦恼》的剧集让我印象深刻。年少时看只觉得轻松快乐,中年重温,亦感慨良多。
这部剧是我国较早引进的国外情景喜剧。共7季166集,每集长30分钟左右,讲述了西佛一家的日常生活。父亲/丈夫杰森西佛是一名心理医生,为支持妻子工作,选择了居家办公,以便有更多时间跟三个孩子相处,他风趣幽默,对子女善用启发式教育。妻子/母亲麦琪,生育3个子女后重回职场,是一名电视台记者,既是麻利的职场女性,也有小女人的唠唠叨叨与情绪化。老大是男孩,中学生,帅帅痞痞,成绩不好,虽然常把事情搞砸,却也保持着原则与底线,与呆头呆脑的死党一起为该剧贡献不少笑点。老二是女儿,学霸优等生,有点书呆子气,偶尔也会陷入人际关系不佳、外形不够漂亮的青春烦恼。老三是男孩,七八岁的样子,一个十分漂亮,又古灵精怪的小屁孩,被父母亲切地唤做“小南瓜”。
剧中,“成长”的话题贯穿始终,它不仅讲述孩子的成长,也是在讲父母的成长。该剧描述的家庭关系让人眼前一亮——父母并非高高在上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犯错后,会诚恳向孩子道歉;他们遇到问题也会纠结,但很少失态,而擅长用“我们找个时间谈谈”与家人敞开心扉;父母经常互相表达爱意,不会介意在孩子面前献上甜蜜的吻;为了支持妻子重回职场,丈夫欣然“回归”,在家开设心理诊所,这种做法即便放在今天亦具有先进性。
他们一样要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孩子早恋、逃学、与同学闹矛盾、无证驾驶被抓;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丈夫因妻子老与男同事在一起加班而现场“潜伏”、悄悄“盯梢”,由此引得笑料百出;妻子既享受重回职场的高光时刻,也会因为与孩子相处时间变少而感到惶恐与失落……出现问题、面对问题,一家人总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化解矛盾,看似“四两拨千斤”,却是以足够的爱、理解与包容作为基础。
其中有一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长子麦克一次参加考试,因为没有复习而打算作弊,他花了整晚时间将答案抄在球鞋底下,却因此意外记住了答案。考试过程中他并没有偷看,而是轻松作答,最终获得高分。拿到试卷后,麦克得意忘形将双腿翘上桌面导致“东窗事发”。麦克本就是个“学渣”,老师自然是不会相信他的辩白,一贯吊儿郎当的麦克却一改平时大事小事无所谓的态度,十分认真地表示这是个严肃的“名誉问题”,必须要弄清楚。了解情况后,父亲相信了儿子,亲自带他到学校进行解释并重新参加考试。最后,麦克被要求穿着背心短裤(防止作弊)再次参考,场面虽然滑稽,但父亲这份珍贵的信任与极力捍卫儿子名誉的作为,却让人动容。
还有一集,小儿子本喜欢上了一个摇滚明星,跟爸爸一起去看他的演出,却意外发现这个明星人品不行。本心中美好的形象瞬间坍塌,看着沮丧的儿子,爸爸告诉他,喜欢一个明星,不要太在意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不是大恶就没什么问题,因为明星也是普通人。爸爸还说要带本去看另一个演唱会,他可以保证那是个人品好的明星。本笑着拒绝了,小小的他已经收获一份成长的体验。
我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部优秀的剧集,在价值观形成的青春期,这是一部亲切、贴心的成长日志,当自己成为家长、步入中年时,这是便是一本自我修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