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 的箩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吴光艳

    这是一担不大不小的箩筐,用老楠竹剖成三指宽的竹片作的底,细青篾编成的筐,用极薄的一指宽的青皮篾织成的筐沿,再用小拇指粗的棕绳从筐底穿过去安好箩绳。它看起来非常结实,非常舒服,虽然就只是一担普通的箩筐。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有一担或几担这样的箩筐,筐上面都用朱红正楷写了三个字“马宝钦”。这是外公用了几十年的箩筐,它承载了外公半生的希望与追求,而对于我,它又是那样的意义非凡,因为从记事开始,我就伴着这担箩筐成长,它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记事非常早,记得大概三四岁时,我娘在冬天农闲时和生产队上的人一起到烟棚子修河堤,因为我很小,家里爷爷奶奶又不在了,爸爸又在单位上班,妈妈留下我一个人在家她又不放心,就带我到河堤上出工。妈妈和大人们在一起干活,我就在边上玩,玩了好大一会,我就看到外公挑着一担箩筐从淦田街上那边远远走过来。我欢快地叫起来:“妈妈,妈妈,快看,外公来了。”妈妈抬头一看,果然,外公已走到跟前。外公看到我在河堤上被冻得脸红鼻涕长,就责怪妈妈。急急忙忙把两个箩筐的东西腾到一个筐里,把我抱到空出来的筐子里,就这样,一头挑着东西,一头挑着我,爷孙俩说说笑笑回到马家洲上外公的家。

    外公在搞集体的时候就偶尔把家里的蔬菜、干辣椒、豆子挑到场上去卖,又从场上买点盐和布等日用品回家。等到分田单干后,外公如鱼得水,就挑着一担箩筐专门从事一些小贩的活,以此来增加家庭的收入。记得外公的箩筐真是一个百宝箱,筐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凡是寻常家庭要用的,外公都会贩来卖,比如钱纸、香烛、干辣椒、茶叶、鱼钩鱼线、筷子调匙、大蒜、老黄姜……

    外公说过卖东西哪样赚钱,哪样好卖就去贩来卖。可怜那时候缺乏交通工具,全靠外公两条腿挑着箩筐走路。外公走过的地方可真大,上面到过中路铺、石湾、茶恩寺,下面到过古岳峰、三门、伞铺,百多里路一天随便打来回。为了能让家里富裕点,外公起早贪黑,四处奔波,真是太辛苦了。他还心灵手巧,不但学会了发豆芽菜,还会买来石蜡做红烛。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几支红烛敬神祭祖,而在年下这个时候是外公最忙碌的时候,他每天晚上做烛做到大半夜。

    我和表弟表妹们偶尔也会帮外公去做烛,削棍子、裁草纸、滚纸筒、缠丝、化石蜡、上蜡,上二遍,上三遍,有的大红烛要上七,八遍蜡,而且每次上蜡都要掌握好时间,浸久了上次上的蜡就融掉了,每上好一遍蜡都要摆好,不然做出来就不圆不好看。我觉得弄一会儿就累死了,可是外公从来不急不燥,每道工序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有时候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看到他还在做,他说年底生意好,多做点备用。可是天一蒙蒙亮他又挑着夜里做好的红烛出门去赶场了。

    我的妈妈继承了外公勤劳,质朴,善良的品质,分田单干后,我家搬到爸爸工作的三门街上住,妈妈在粮库上班,每天也很忙。有一年过端午节时,因为雨水较多,妈也轻松点,就想着接外公来住一段时间。左请右请外公终于答应到我们家来,那天我早早到轮渡码头去接外公下船,等轮渡靠岸后,一眼就看到外公挑着一担箩筐出来了,箩筐里带了好多新鲜蔬菜和豆子糯米,都是给我们的。吃罢午饭,外公上街去了,一会儿他回来说要贩些东西回去卖。三门街上有一家做手工长蚊香的,我们经常买回家熏蚊子,它燃烧时还发出淡淡的清香味。外公说这个蚊香好,又不贵,他准备买点这个蚊香回去卖。当天他把买好的东西装箩筐里,准备第二天搭轮船回去,妈妈死活不肯让外公走,一定要留他多歇几晚。外公拗不过妈妈,只好答应留下来。可第二天他又挑着担子去莲花赶场去了,下午回来笑呵呵地说:“今天又赚了十多块钱。”

    每到过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外公发压岁钱呀!不管表哥表姐还是表弟表妹,都得到过外公的压岁钱。我每次都盼着拿外公给的压岁钱去买小人书,至今我还保留着十多本小人书,这些小人书绝大部分是外公给的钱买的,它让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少年时代。

    外公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我也已为人父了,每每忆起外公,眼前总浮现那一担箩筐。外公留给我们的是他勤劳,善良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每每在工作中懈怠了,我就以此警醒自己,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