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的村民, 正朝着小康路大步迈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夏世明查看贫困户因雨导致山体滑坡的灾情。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芳 通讯员/陈志

    我是夏世明,在完成醴陵市浦口镇泮川村的驻村扶贫工作交接后,5月6日,我和两名同伴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就来到了渌口区龙门镇李家村,开启新一轮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

    驻村2个月来,我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的需求,解决村民的困难,看到了村民为了美好日子拼搏奋斗的热情,也看到了摆脱贫困的村民,正朝着小康路大步迈进。

    这里医疗条件亟待改善

    李家村是渌口区最偏远的小山村,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但是,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从株洲市区到李家村,86公里路程,驱车需要2个多小时。我第一次驾车到李家村,就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翻山越岭”,差点被“十八弯”的山路绕晕了。

    李家村村域面积超过14平方公里,但是林地占了总面积的84%。为了更快、更好地了解李家村的情况,我和队员每天都去村民家里走访调研。

    有一天,我们来到80多岁的齐娭毑家,她与50多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患有智力障碍。在她家里,我突然发现她女儿的几个手指发黑,时不时还有苍蝇飞上去。一问,才得知她女儿的手在一个月前被烫伤了,由于没有及时护理擦药,伤口已化脓发炎。

    同行的驻村队员陈冬芳是市妇幼保健院的护士,马上带齐娭毑的女儿到村卫生室做简单的伤口处理。

    由于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有限,我们还特意到市中心医院买药。一个多月来,我们坚持给她女儿清洗伤口、换药,现在伤口已基本康复。

    前几天,齐娭毑牵着女儿来到驻村办公室,看见我们,齐娭毑哭着跪在地上不停地说“感谢”。我赶紧扶起她,“我们就是来帮你们解决问题的,以后家里还有什么需求,尽管找驻村队员帮忙。”

    7月8日,齐奶奶又抱着一篮子刚从地里摘的玉米,送到办公室。怕我们不收,她放下玉米就回去了。

    李家村共有1800多村民,留守在家的以老人、妇女居多。由于村卫生室条件有限,不少村民常常“小病拖成大病”。

    为了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就医环境,我与后盾单位商议沟通,将在8月份,邀请名医专家到李家村为老人们开展义诊。

    这里发展乡村游有优势

    正值盛夏,走在四面环山的乡间小道上,不时飘来蔬菜瓜果的清香。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李家村村民主要靠种植茶油,养蜂、羊牛等为生。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致富,还有很多路要走。

    为此,我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开了两次恳谈会,征集大家对村经济发展的意见。

    “我们村的高峰山,海拔839米,是株洲城区海拔最高的山峰,可以吸引登山爱好者来登山、徒步。”

    “前往高峰山途中,半山腰间有一处清朝乾隆年间留下的古塔群,五座古塔一字排开,有两米多高。经文物专家考证,它们静静地在高峰山脚‘修炼’了300多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说。”

    “我们这里还有个三仙女瀑布,很漂亮的呀!”

    最后,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李家村山高林立、自然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文悠久,是一块没有污染、没有开发的“人间净土”,适合发展近郊乡村旅游。

    现在,我们正在规划设计游玩路线,将李家村全力打造成株洲近郊全域旅游的3A级景区,希望拓宽产业发展门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夜幕降临,李家村的文化广场上,动感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忙碌了一整天的村民陆续聚集:男人们在健身器材前流汗,妇女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老人们惬意地围坐在石凳边纳凉,小孩子在球场上你追我赶,场面热闹而温馨。

    虽然李家村地处偏远深山,但阻挡不了村民热爱跳舞的心。几年前,在村民唐旗云的带领下,村民们成立了几支广场舞队伍,只要天气好,就聚集在此健身娱乐。

    6月28日晚,我们还组织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两个多小时内,村民自编自演了十多个节目,歌唱党的政策好、人民生活好,表达乡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接下来,村里还要对文化广场提质改造,安装路灯、绿化升级等,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两个月来,我的足迹遍及全村的每一家每一户。傍晚,村民也会很热情地喊上我一起跳广场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