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头铺街道龙升社区“儿童之家”,孩子们正在做手工。黄闻 供图
▲学林街道大丰社区党员、居民一起包粽子“迎端午·庆七一”。 贺鸿荟 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逸峰
通讯员/黄闻
不断完善小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区治理格局,让基层治理更加有序、社会更加和谐、风尚更加文明、群众更加幸福。
今年以来,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以党建引领为“轴心”,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活社区善治棋,画好党群同心圆,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强动力,加快形成小区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为群众托起一方“安居梦”。
四级联动,筑牢基层“堡垒”
位于学林街道三冲社区的火炬生活小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现有460余户近1200人。过去,小区道路破损,排水不畅,停车混乱,环境脏乱,小区居民意见纷纷。
改变始于今年上半年的小区提质改造完成。干净整洁的透水砖坪,崭新的柏油路面,美丽的绿植,舒适的休闲凉亭,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还实行垃圾分类、雨污分流,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今年6月,火炬小区党支部成立,支部党员有38名,党员率先垂范,联合业委会,对小区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加强服务,小区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今年来,该区由区党务工作部统筹,镇街党(工)委牵头,社区党组织指导,全面推进小区支部建设,形成“区-镇街-社区-小区”四级联动机制,筑牢群众信赖的小区“堡垒”,对各小区党员信息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推动驻区单位党员、离退休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工作,增强支部“堡垒”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小区党支部17个,覆盖率90%。今年,该区将完成小区支部建设率100%的目标。
自治为基,群众事群众议
云田镇五星社区安置小区建成年代较早,现有住户450户1800人。去年来,安置小区党支部通过组建“党团妇”志愿服务队,从软件、硬件及公共区域治理三方面,设岗定责,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志愿服务,实现农村安置小区幸福自治。小区还建立“结对帮扶”点单群,形成独居老人“点单”、小区党支部“派单”“党团妇”志愿服务队员主动“接单”的“民呼我应”模式,解决安置小区独居老人生活困难问题。
强化基层组织自治功能,提升微治理服务水平。各小区党支部搭建自治平台,完善议事规则和《居民公约》,小区党员示范带头,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自”管理,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的自治目标。
启动党建“红色引擎”,激活社会组织内生动力。该区统筹各类别、各层次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开展公共服务、公益活动、居民自助服务等活动,帮助解决小区居民的各类需求。
此外,各小区党支部还通过党员冠名服务站、“和事佬”调解工作室等载体,推动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法官及检察官等力量参与小区自治。
法治为本,推进平安小区创建
蛟龙社区法治文化广场,面积约1500平方米,采用主题雕塑、文化墙、文化八角亭等模式宣传法治文化。内容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全面覆盖“八五”普法规划内容,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使广大村民群众能够在休闲娱乐中轻松获得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感受法治力量,筑牢法治信仰。
筑牢基层法治“桥头堡”,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2018年初,该区率先在云田镇试点“民警村官”模式。该模式去年在全区推广,株洲经开公安分局选派的23位优秀民警,被任命为23个社区党总支兼职委员。警官任“村官”,纠纷矛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能及时管控,全年信访工作实现“三无”。
法律服务进小区,法治宣传进小区,推动平安小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区党务、政法信访等部门组织开展送法进小区活动,累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2场,走访居民6000余户,发放法律宣传书籍、法治宣传资料、法治小礼品10万余份。
截至目前,全区7个社区被评选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其中省级5个、市级2个),累计建设法治文化广场8个。
德治为先,弘扬文明新风
6月7日,在龙头铺街道三搭桥安置小区党支部的帮助下,小区居民王丹来到磐龙世纪城物业公司上班,实现了她的微心愿。
你的微心愿,我来帮实现。今年4月,三搭桥安置小区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微心愿认领活动。党员各自认领,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帮扶。目前,该党支部已帮助小区居民完成50个微心愿。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该区全力打造德治阵地,加强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建好小区德育小讲堂、晨练点、小广场、小图书室等各类阵地,面向小区居民开展文明实践教育,营造重德守礼的浓厚氛围。同时,该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好邻里等评选表彰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此外,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春节、元宵、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该区重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篮球、乒乓球、拔河、广场舞等比赛,提振居民精气神,培育健康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引导居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