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
我年轻时,不管城乡,年轻教师找对象都比较困难。二十五岁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我,经人介绍,接触过好几位姑娘。可同样年轻的女孩,从前途着想、从长远考虑,在家长、亲友的劝说下,都与我告吹。热心介绍人陈师母不断给我打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好工作,真诚待人,总有一天会碰到有福气的姑娘看中你,她不会生半点怨气的。”
在陈师母连连向年轻女同志介绍我的父母、我的亲属、我的为人等全部条件后,终于有位说话文雅,做事麻利,为人坦诚的女孩与我见了面。在我没多少把握,且无任何准备的那天,女孩大胆对我说:“教学生好辛苦吧,你要教几个班的语文?注意劳逸相合啊!”而且就在那一天,她送给我一条黄色小手巾。我问陈师母:“她怎么知道我教语文?”师母笑着说:“我介绍了你教学的科目,还拿出刊登了你一篇小稿件的报纸给她看过。”就这样,我和女孩见面的时间慢慢多了起来。我想:该回赠什么给她才好呢?
那时我们几所学校属于一个学区的联组,每周三下午,会轮流到其中一所学校开展政治学习、教学观摩等活动。当时正处在“票证年代”,吃、穿、用的物资都要凭票购买。一个星期三下午,联组长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组昨天分发了五尺布票。大家说发给谁?”同事们都知道,包括我在内,全组有两位男教师都是刚找到女朋友,可布票只有五尺,不好分发给两个人。年纪较大的副组长刘老师提议:“请小肖、小李两位老弟抽一下签,决定谁领布票,行不行?”大家纷纷举手表示同意。不知是我与送小手巾的姑娘乃“天作之合”,还是我足够幸运,总之我是中签者,兴奋地领到了那张不到二指宽的布票。
次日中午,我在陈师母带领下,愉快地走进一家商店买到紫红色的五尺布。下午,陈师母走进文质彬彬的姑娘家,递给她五尺紫红色灯芯绒布。没想到,她马上就依照自己的身材,将布裁剪起来。陈师母回来后,乐滋滋地告诉我,“恭喜你,这位漂亮妹子还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缝纫师呢!”而这位姑娘,就是与我结婚已有五十载的妻子。
1970年10月1日结婚那天,妻子穿的就是这件闪亮的紫红色灯芯绒上衣,其色彩、式样,无不受到亲友和来宾夸赞。这件总不褪色的衣服,她一直穿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