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醴陵,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千千万万醴陵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中的许多人,没有青史留名,没有照片,甚至连骨骸都无法找寻。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李用桂,就是其中的一员。
1906年10月3日,在醴陵大障镇若口冲村,一位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李用桂。尽管家境贫寒,可一家人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小生命,疼爱不曾减少半分。21岁时,李用桂出嫁了,她敬丈夫、孝公婆,煮茶做饭,下地耕种,与邻里相处和睦,过着清苦平淡的日子。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如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四处燎原,撼动着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根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醴陵南四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
“什么是苏维埃?”“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要翻身做主人!”在当地的农民讲习所,李用桂开始接触了革命思想,明白了许多革命救国的道理。从此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毅然投身革命,积极组织妇女参加各项农会活动。由于她工作出色,号召力强,还被乡农协选为执行委员。
这时,她怀孕了。孩子长什么样儿呢?他是男孩还是女孩?他生下来的时候,或许革命已经胜利了吧?许多个夜晚,在乡间的煤油灯火下,李用桂一边缝制宝宝出生后的衣服,一边和温厚的丈夫闲话家常,想象着孩子未来的前程。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湖湘大地,醴陵满城鲜血淋漓。
1928年4月12日凌晨,李用桂在家乡不幸被捕。敌人将她五花大绑,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可这个柔弱的女子始终咬紧牙关,没有透露革命的半点秘密。
凶残的反动派将她押解至大障刑场。李用桂知道,敌人已经决意要把自己杀害。看着眼前熟悉的山村,乡亲们悲愤的目光,和敌人带血的屠刀,她站着直直的,眼神依旧清澈明亮。
这时,李用桂感觉肚子里的孩子轻轻地动了一下。她低下头,看着隆起的腹部,心如刀绞,泪水一滴一滴地掉落。只要4个多月,她的孩子就可以出生了,就能穿上她亲手缝制的小棉袄,会咿呀学语,会抱着她奶声奶气地喊着:“妈-妈-”……
可是,她知道,如果说出了机密,组织会遭到严重破坏,她身边的许多同志都会被捕,都会像她这样面临失去亲人失去生命的痛苦,革命将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李用桂痛苦地闭上了双眼。见李用桂最终不为所动,反对派命令刽子手用梭镖刺入她的腹部,“不,不!”李用桂发出一声悲鸣,她用手一把抓住梭镖,死死不肯松手。梭镖锋利,十指连心,可身体的痛,怎能抵挡一位母亲心里的痛!她的孩子还那么小,他还没来得及出生,看一眼这个世界。“孩子,我的孩子,让我来生再做你的母亲吧……”慢慢地,李用桂倒在了血泊之中,牺牲时,她一只手,仍然紧紧抓着梭镖,眼睛始终不肯闭上。为了革命,她选择了慷慨就义,以身赴死。可是,作为一位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也被敌人一起残忍地杀害,她怎能不肝肠寸断?
李用桂牺牲时,年仅22岁,她的孩子,还要4个月才能呱呱坠地。胜利旗帜谁铸成?无数无名英雄魂。据相关资料统计,大革命时期,醴陵南四区牺牲的革命英烈就有1000余人,整个醴陵县遇难的烈士竟逾3万人。
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千百万人民群众,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铸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历史并非如烟,启示历历在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