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硬”的魏师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打开父亲从前的工作证,泛黄的纸上,还能看到父亲那一身蓝色帆布工作服的证件照,那是青春激情的模样。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他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务农,由于工作勤奋和为人正直,当了生产队记工员。1974年,父亲进入城市国企当学徒工,最初在工厂染料车间当操作工,之后慢慢走上了组长、车间主任的岗位。

    1978年春,父亲向厂党委负责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之后,厂党委派政工干部经常与父亲交流,得知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便叮嘱他多学些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于是,父亲在工作之余便一头扎进厂图书馆。1980年夏,他成了一名预备党员。当年,父亲担任车间主任的燃料车间不但超额完成工厂交付的生产任务,还因连续三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被评为工厂模范车间。同年,父亲也光荣获评市级劳动模范。198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在工厂礼堂,父亲和其他五名工友右手握拳,光荣宣誓。这一天,他终于圆梦,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父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小时候,父亲就喜欢讲他入党的故事,每一个时间节点,他都清楚地记得,甚至当天穿的衣服、讲的话语,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我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能成为一名党员是十分光荣、神圣的事。

    如果说,小时候我对党和党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父亲的故事中,是肤浅感性的。后来,父亲的所作所为让我对党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父亲从事的是有污染性质行业,加上工作操劳,中年时身体就明显垮了下来,工厂领导考虑再三,把父亲从染料车间主任调到总务科,负责管理工厂食堂。到新的岗位上,父亲仍然兢兢业业工作。我去工厂食堂就餐,也是排队打饭,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开过一点小灶。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父亲所在的企业被收购转制。父亲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下岗了。社区和工厂考虑到父亲实际困难,让父亲每月领些生活费。年底,社区党支部书记慰问困难老党员,给父亲送来米、油和慰问金。谁知,父亲说什么也不要。说要让给生活更困难的党员和群众。而且说到做到,次日,自己将米油慰问金原封不动的退给了社区。

    而今,父亲已退休多年,仍然关心时政,每天坚持看书报、看新闻联播。2020年疫情期间,他还主动向社区捐了款。他经常对我讲:“一个党员,应该尽自己的力,做一些好事。这就无憾了!”我有时跟父亲的老同事聊天,老同事都称赞我的父亲魏师傅是一名“过得硬”的党员。听了之后,我的内心为有一位老党员父亲而感到自豪。

    父亲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从未想过有人写这么多文字来记录他的生活点滴。但是在我心中,父亲用一言一行,彰显着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忠诚与热忱,诠释着一名合格党员应有的品格。在我心中,魏师傅是“过得硬”的老党员。

    爸爸,我为你自豪。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