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抓住“牛鼻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化路小学农场。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戴凛

    通讯员/旷生贵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后简称《方案》)中指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对于这样的方案,攸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并不陌生”。因为攸县县委、政府早已高瞻远瞩谋划布局,在多年前即支持并推动教育系统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在理念和思路上,与国家的方案“不谋而合”。

    为评价改革找出一把“标尺”

    找到了“牛鼻子”,攸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到底要怎么改?

    2017年,攸县开始试行综合评价方案,推进“五育并举”。而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评价体系,并且制定一把更合理“标尺”。

    攸县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评价维度不仅包括文化考试科目,还覆盖所有的考查科目,如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健康教育等;不仅包括学科考试与考查,还包括学校社团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特色创建;不仅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还包括办学理念,比如学生保留率等。接下来,再将各考核维度的评价结果,按照不同权重进行赋分。

    鼓励特色发展,攸县教育部门设立了特色创建加分项。如果学校在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或者承办了县局以上的现场会,或者获得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荣誉称号,都可作为学校特色酌情予以奖励加分。

    确保德育为首,设立综合素质评价考核项目,将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实施情况,以及综合素质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纳入考核范畴。

    在推进课程建设方面,既对考试学科检测,又对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实验等学科进行考查,考查方式包括笔试以及技能测试。同时,将学校组织的活动课程以及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项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读书会等)的获奖情况纳入赋分范畴。

    以评定等,强化结果运用

    为确保综合评价结果更科学公正,攸县教育局也明确了一套考评体系。

    各校学科考试和学科考查均由县局组织。教育局会对每学区抽取一个年级的一个标准考室的试卷,作为质量监测的样本。其次,再将所有考核数据及时公示,既避免疏忽和错误,更促进各学校相互学习和促进。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局还制定了城乡差别系数。修正系数=城区学校平均分/所有乡镇学校平均分。乡镇学校最终得分=学校记分乘以修正系数。修正后的得分如果超过城区未修正学校最高分,则按最高分计算。如此,则较好地解决了乡村学校“输在起跑线”的问题。

    有评分就会有排名,有高低。为此,县教育局每年都会举行所有中小学校长(含村小)参加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建设会,总结分析上学年度的县域教育质量情况,表彰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同时,根据量化分数对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划分A、B、C三等。尽可能将所有可用公用经费以奖金形式下拨,奖励在各个单项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再将各个单项奖以量化形式计入综合考评结果,并与学校年度目标考核挂钩。

    “通过这样考评,真正让我们校长有了更明确的改革的方向和动力。”一位校长坦言,此举有效促进了育人为本理念落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理念,并完善课程体系,攸县真正扭转了音体美等课程不开少开的状况,而且朝着特色化大步前进。

    记者在攸县各校走访发现,校长们更加重视学校功能室的建设,各学校普遍设立了图书角、走廊图书柜、开放式阅览室,一校一品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4年来,攸县有8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还有攸县三中水上运动学校皮划艇队伍,在省运会获得16块金牌,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均为全省第一;攸县一中着力培养“七好公民”,实现了素质教育与新高考改革双丰收;震林中学、长鸿学校、东北街小学、文化路小学等参加全市国学比赛和全市读书比赛等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市科创大赛上,震林中学等学校也多次拿下参赛项目第一名。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在2019年全省德育工作大会,以及2020年和2021年全市德育工作大会上,攸县先后介绍了劳动教育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化路小学的“生态蔬菜园”,获得市教育局创新奖和省优秀案例。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工作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评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