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如何过夏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玉珍

    相比生活在城市格子间里面的我们,文人墨客们接触自然、游山玩水的经历似乎更丰富。盛夏时节、烈日炎炎,他们眼中的夏天是什么模样?他们笔下的夏天是什么味道?今天让我们从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中去了解他们的夏日吧。

    李白:裸袒青林中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的最大特点是旷逸潇洒,个性豪迈,在这首诗中他坦率地描写了自己度夏的一幕,我眼前仿佛浮现了这样的场景:“我是懒得摇那白色羽毛扇子的,我直接脱了衣服去青苍茂林里,那里绿树成荫,多么舒适凉快啊,我脱了头巾,将之挂在石壁上,任林间那清凉的松风吹着我。”诗人怡然自得不为礼法所拘,率真坦荡地忘情于山水,真不愧为“诗仙”,这首诗就写得自由逍遥,仿佛他正是林中神仙。

    白居易:心静自然凉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很多人不知道这句家喻户晓的“心静自然凉”是我们白居易大诗人说的。他在这首诗里讲述了一位禅师,语言直白,很好理解,他说,大热天人人都疯狂焦躁地想找个清凉地方,只有禅师静坐家中,毫无动静,难道是禅师的禅房不热吗?不是的,因为禅师境界高,心平气和,内心安静,即可以感到身心凉爽。这首诗虽说讲的是禅师,但也是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虽说朴素如大白话,但寓意深刻,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吧。

    孟浩然:打开窗户吹自然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和夜晚,语言宁静隽永,一股浓浓的抒情味,既有景又有情,读起来画面真切,如身临其境。他说:“夕阳忽然从西边落下了,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从东边升起来,我披散着头发在夕阳下乘凉,打开窗户,闲适地躺在宽敞的屋子里,吹着有荷花香气的晚风,夜好静谧啊,竹叶上滴下来的声音都能听到,我打算拿着我的琴来弹奏一下,可惜又没有知音来欣赏……”

    在这个夏天中普通的一天,他也感到炎热,因为写到了“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还写到了荷花和竹林,可见他平素在夏天就是这样纳凉的,虽没有李白脱衣躺到林子里乘凉那样豪迈,却也宁静自在。

    杜甫:开窗纳凉时还心疼着边疆战士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杜甫忧国忧民,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作品也有“诗史”之誉。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华州所作。那一年,关中大旱,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夏夜叹》这首诗就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仲夏苦夜短”,杜甫“开轩纳微凉”,吹着微风,但心情却不能舒适起来,他惦记着那些比自己更苦的人,“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杜甫感慨那些士兵常年守卫边疆,连洗个澡都难,再热也只能相互间看看,没有条件能让自己凉快舒服一些。杜甫在任何时候都能对穷苦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就连在睡梦中,都在心疼那些疲倦的人。

    辛弃疾:听蛙鸣,雨中漫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这首诗很多人都会背诵,他描述的夏日景象十分生动传神,尤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到夏日就被人想起。除此还写到稀疏的七八颗星星,突然降下的几滴小雨,以及漫步雨中看到的美妙景致。无论星子还是细雨,溪水还是小桥,都那么亲切熟悉,尤其在夏天的夜晚,闻着稻香听着蛙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这一幕在如今的乡村仍能看到,因而总能让人产生共鸣。

    白朴:冷水泡西瓜,佳人扇扇子

    《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白朴的夏天真够惬意的,这首诗描述了夏天雨后的情景,池塘里的水满了,他把瓜果浸在凉水里,吃起来又凉又甜,绿树成荫,枝条垂到了画檐,屋子里挂着蚊帐,铺着藤席,而他悠闲地躺着,旁边一位佳人在扇着扇子。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曾是进士,官至枢密院判。然而,白朴的幼年遭逢兵荒马乱,他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着光阴。后来虽然生活安定了下来,但白朴也没有求取功名之心,一方面是因为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恢复,此外,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所以他一生都没有当官,同时写下了大量伤怀、悲戚的作品,这首诗算得上他作品中比较少见的惬意时刻吧。

    周邦彦:焚香消暑

    《苏幕遮·燎沉香》(节选)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我过去只知道“焚香沐浴”或“焚香助眠”,没想到在周邦彦的诗中还学到了新知识,在他这儿,焚香还能消暑。这也许基于香草的药用价值,其实有很多香草是可以消暑的,清热解毒清心明目,还可以驱蚊,有些香草的香气闻起来更是清新怡人沁人心脾。周邦彦除了写焚香消暑,还用高超的才华写了夏日的鸟雀、风荷、渔郎、轻舟等事物,尤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是精妙绝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