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交警手动指挥交通。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卜妍
7月22日,骄阳似火。
停电!没灯了!上午10时,市中心广场4个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全黑了,过往车辆及行人茫然,眼看就要将陷入交通混乱当中。
在这里,建设南路与新华西路形成一个十字形交叉路口,不论是高峰还是平峰,车流量、人流量都居市区之首。新华桥改造正酣,一旦发生拥堵,株洲大桥两端的交通将陷入瘫痪。
二中队中队长彭帅一边联系电力供应企业,了解停电原因及恢复时间,一边紧急安排民警、辅警两人一组,轮班驻守在信号灯下手动指挥交通。
左转、右转、抬手、挥臂……民辅警的动作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头上是烈日炙烤,脚下是热浪蒸腾,身边是滚滚车流,他们迅速变成“汗人”,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在拼命排放汗水。
一分钟又一分钟过去了,一班又一班交警上来了,挺拔的站姿、规范的指挥手势、汗湿的警帽警服,构建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大驾驶员、行人积极配合,周边秩序井然。
下午3时,来电了,挥汗如雨的民辅警们松了一口气。
这一天,市中心广场像往常一样,没有出现车辆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