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形象 事事都是环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理平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000多年前,白居易用诗歌《卖炭翁》鞭挞与抨击了这样一幕“营商环境恶劣”的现实。今天,这也是很多企业时常要面对和最痛恨的事。优化营商环境,理应成为一个地方念兹在兹的执政追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未来发展所迫,也是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所需。

    在去年湖南营商环境评价中,株洲位居全省第二。但是,与省内排名第一的长沙比,株洲“望尘莫及”;与国内上海、深圳等地比,株洲“长路漫漫”。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一些现象,支持企业发展落实不到位;招商引资“内外有别”;产业相关配套不足;对新技术、新项目孵育过程中的“宽容期”不够;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接受服务对象宴请、收受服务对象红包、利用职权拖延办理申请事项等“吃拿卡要”式腐败问题;更有企业“敢怒不敢言”,害怕今后办事不方便,有人阻碍,希望不透露企业名称……株洲的营商环境,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了营商环境的目标,道出了广大企业家的心声,也为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指明了方向。株洲产业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产业生态优良,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发展充满活力。当前,全省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这为株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株洲才能让机遇转为优势,让社会和谐、城市宜居,才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干部是营商环境的领头雁、主力军,应以身作则,带头做营商环境的优化者、推动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县主政期间,就出台“人才九条”,“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得阻拦,并给予提供出走方便”等等。正是他这种善政为民、厚德待人、求贤若渴、敬士如宾的人格力量,使有志之士心甘情愿汇集正定,凝聚在他周围,为共同事业发光发热。

    提升株洲营商环境,我们应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思人之苦、谅人之难、成人之善、容人之量。提升精准服务水平,虚心谦虚学习各地所长,脚踏实地补株洲之短,锐意进取创株洲之新。与企业交往过程中,既不越位,也不缺位、错位,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应牢记“越廉洁才越轻松”,在诱惑面前防微杜渐,不该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能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百姓不做旁观者,争做文明市民,争做营商环境的维护者、推动者。城市文明是最好的软形象。株洲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和移民城市、“火车拖来的城市”,有着浓厚的移民文化、包容文化、争先文化。但在这座城市里,有的企业还能遇到地方保护和索要工程、侵占用地、阻工等现象。我们要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都市,必须讲包容性、兼容性,不断吸纳周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资本以及成功经验。我们要呵护好企业、爱护好企业,尊重企业家和劳模工匠;做文明市民,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擦亮城市品牌。

    人人都是形象,事事都是环境。株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企业的贡献。我们应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既做到“以钱留人”,也做到“以情留人”,浓厚“一家人”氛围,为企业抢占一个个发展“高地”提供坚实支撑,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三高四新”战略全面实施,推动株洲不断取得新发展、大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