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开镰收割 丰收已成定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正春(左)正配合收割早稻。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郭金 摄

    “八月黄”下种忙 攸县香干会更香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陈驰 通讯员/刘晓聪) “八月黄”大豆是攸县香干的主要原料,因农历八月成熟,故称“八月黄”。7月13日,记者从攸县农业部门获悉,今年,攸县大豆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其中近1.5万亩为“八月黄”。

    13日一早,攸县南国宏豆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毅就来到石羊塘镇黄家垅村“八月黄”大豆种植基地,查看“八月黄”种植情况。

    夏毅介绍,本地的“八月黄”特质就是口感好,出浆率比较高,适合制作攸县香干。其实早几年,攸县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八月黄”,无论是种植户,或是豆制品企业,都是采购外地的大豆作为原材料。但后续从市场反馈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直到当地有些种植户改种本地大豆品种“八月黄”后,收获惊喜,客户也认可,这种情况才逐渐改观。

    为保证原材料长期供给,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就与石羊塘镇黄家垅村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并在当地设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

    眼下正是大豆下种时期,在石羊塘镇黄家垅村“八月黄”种植基地,基地农户手持点播机正忙着下种。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及种植技术提高,今年,该基地种植面积也从之前的400亩扩为1300余亩。

    基地负责人陈海蓉说,“八月黄”不愁销,价格也比较好,村民们肯定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王军 通讯员/邓立平) 风吹稻浪阵阵香味。7月13日,醴陵市泗汾镇陈家垅村,火一般的阳光把地面烤得滚烫,田间生出一条条裂缝,但粗壮的禾苗傲然挺立,稻穗被金黄的谷子压得很低。

    收割机来了。种粮大户李正春忙碌而喜悦。“每亩产量达到450多公斤,比去年高出不少。”他匍匐在拖拉机车斗的谷堆上,望着收割机里的稻谷通过圆筒管道源源不断输送过来,滚落在脸颊上的汗珠掉进了谷堆里。

    李正春是醴陵市正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2018年开始规模种植水稻,流转农田面积2200亩,并成立了合作社。前几年,他种植早稻的意愿并不高,因为双季稻生产季节紧、成本高、产量低,产量不稳定,效益有时不及种植一季中稻。

    今年,醴陵市大力鼓励大户种双季稻,出台一系列支持早稻生产的措施:育秧补贴,根据栽插方式不同,一亩秧田分别奖励600元-2100元;粮食价格补贴,按照种植面积算下来每亩超过20元;大户奖励,最高每户可达20000元;规模经营,政府再补助一次。算下来,种一亩早稻能拿超过300元的补贴。

    有了政策兜底,李正春今年种植了1200亩早稻。“种一亩早稻,成本900元左右,产量400公斤就能保本。”李正春掰掰手指算,今年天公作美,种早稻肯定是有赚头的。从7月10日开镰,目前合作社已完成收割200亩。

    据醴陵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市落实早稻种植面积35万亩,根据田间测产结果,预计亩产较去年平均高4公斤,早稻丰收已成定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