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廖明
通讯员/张璟
气球能飞多高?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橡胶院)的答案:48000米。
气球有啥作用?
株洲橡胶院的答案:为北斗组网、神舟飞天等国家航空航天事业探路引航。
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株洲橡胶院主导制定的《气象气球规范》国际标准,填补我国乳胶行业没有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空白;其生产的气象气球,在2017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拓展外延、靶向突破,该公司在高分子复合新材料、特种橡胶制品、特种防辐射产品等方面深入研发,正不断地向相关的“卡脖子”领域发起冲击。
在创新中探索极限
48000米是个什么概念?
株洲橡胶院院长孙建华介绍,目前能让气象气球飞到48000米的,在全球也就株洲橡胶院一家。
气球高飞,动力源于对极限的不懈探索。
2004年,株洲橡胶院的气象气球走出国门,但因为缺乏品牌效应,直到2010年在国际市场上都是籍籍无名。
当年在国内举办的第8届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试验,指定必须使用国产气球,株洲橡胶院借此机会打响了“第一炮”。
比对试验期间,株洲橡胶院的“华一”气象气球,先后经历了强热带风暴“康森”“灿都”等恶劣天气,平均升空高度为31643.5米,30000米升空有效率超出全球气象气球一流制造商的产品近20%!
2010年,瞄准制定气象气球国际标准的目标,株洲橡胶院的“8年攻坚”开始了。
连续8年的试验、改进,株洲橡胶院的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熟练掌握2种气球生产工艺,产品品类从10克到5000克,探空高度更是达到48000米。
而当前全球最大的气象气球生产企业,也仅掌握1种气球生产工艺,其产品探空高度不到30000米。
株洲橡胶院并未满足于此。
传统的气象气球,带着设备只能完成垂直方向上的一次探测,如何在垂直方向上测得高,又能在水平方向上测得广?
株洲橡胶院牵头研制的临近空间用“平飘双模气象气球”(以下简称平飘气球),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院探空气球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谌志鹏介绍,平飘气球是一种新型高空气象探测载体,它不仅能像常规气象气球一样携带探测仪器升空,还可以在一定高度上保持数小时的平飘状态。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一次施放实现上升—平飘—下降三段连续观测。”谌志鹏介绍,这在国内为首创。
除了服务于航空航天,株洲橡胶院的气象气球,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其基础数据有很多都是通过气象气球获取。
目前,株洲橡胶院已牢牢占据国内八成以上的气象气球市场,产品远销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在国际上已全面领先,下一个目标,是突破50000米的高度,坐上国际气象气球市场的头把交椅。”孙建华说。
在创新中创造价值
除了传统的探空气球,在高分子新材料、水性建筑防水、水性工业防腐和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深耕十余年的株洲橡胶院同样硕果累累。
鲜为人知的是,目前国内防水、防渗、防漏材料行业多家领先品牌的身后,都有株洲橡胶院在技术、配方、材料等多方面的支持。
“我们的目标是行业内先进技术、材料和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郭郁介绍,她带领的十余人的团队,去年实际仅用半年时间,即创造了1亿余元的经营收入。
竞争的底气,来自丰富技术储备和突出创新能力的高效结合。
“我们开发一款产品,不是想做就做,先要看看自身有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必须有深入的市场调研,严密的方案论证,以及至少一年的应用验证。”在郭郁看来,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与行业方向、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协同共振。
站在行业前列,紧跟市场需求,株洲橡胶院的新材料事业部,经营业绩近年持续保持着20%以上的高复合增长。
同时,由于坚持不间断的定向研发,株洲橡胶院在特种防护、电子封装等领域,已有不少产品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让国产替代成为可能。
“在我们深耕的这个领域,还有一些‘卡脖子’技术难题亟待解决。我们这样的单位,就是立足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集中力量攻关,用创新更好地创造价值。”孙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