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分拣加工醴陵玻璃椒。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邓立平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王军 通讯员/邓立平) 7月26日,醴陵市明月镇云岩社区,田间一派“枝青叶绿椒果红”的丰收景象。今年明月镇共种植醴陵玻璃椒3800多亩,预计亩产值可达1万元。
在醴陵玻璃椒的加工车间里,70岁的何月香戴上口罩和手套,用瓢将已打好的干辣椒粉从机仓里掏出,倒进一旁的盆中,盆中的辣椒粉已堆成小山。与此同时,采摘的、分拣的、晾晒的,共有40多人在合作社里分工忙碌着。他们的工钱按天结算,做一天事就有80元-100元。
“这单干辣椒粉数量为1吨,包装好后,明天就销往深圳。”醴陵玻璃椒联合社负责人杨蒲胜说,目前基地每亩已采收鲜椒400多公斤,产品将根据客户要求,分鲜椒、干椒、剁椒和椒粉等多种产品形式销售,其中一级鲜椒零售价达到每300克99元。
醴陵玻璃椒在当地种植已有百余年历史,因品相品质独特、风味俱佳,于2018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明月镇成立联村党委,在醴陵玻璃椒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整合7家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大力推进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农户参与的“四统一参与”订单式产业链条,原本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有了固定标准和系统化流程。
去年醴陵玻璃椒年产值突破2340万元,在玻璃椒产业带动下,明月镇两个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退出,221户702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全镇有近5000人从玻璃椒产业发展中受益。
“醴陵玻璃椒已纳入湘赣红区域公共品牌,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估,品牌价值达1.67亿元。”云岩社区党委书记王政表示,在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帮助下,村里正在加紧新修1900米排灌渠道,完工后,有望彻底解决辣椒种植怕涝怕旱的难题。下一步,村里将引进投资5000万元,建设玻璃椒自动化加工线,并深挖辣椒文化,把整个种植区打造成辣椒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