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口香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佚名

    口香糖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口嚼食品,深受广大青年人喜爱。在约会、社交等私密、公众场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就如化妆一样,既尊重了他人,也美化了自己。

    以科学的角度界定口香糖,它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树油脂为胶体的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咬嚼的糖,是很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一种糖类。嚼口香糖在提升口腔健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咀嚼带来面部肌肉运动,在认知领域也具有多重功能。

    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有类似的“口香糖”。

    据汉代应劭《汉宫仪》记载:“尚书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从此,鸡舌香成为历代显贵们的推崇时尚。唐代草本学家日华子在其著作中提道:“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

    原来,鸡舌香又称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实,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稍淡,功力较逊,在我国海南有栽培。中医认为其可治胃寒呕逆、风冷齿痛、口臭等症。

    古诗中,亦有诗人多次写到鸡舌香。唐代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唐代黄滔《遇罗员外衮》;“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唐代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年。”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鸡舌遥闻韵,猩唇厌授餐。”鸡舌香有此功用,自然受到达官贵人的欢迎。《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即信件)一封,名为“与诸葛亮书”,文中说: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说的是曹操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并送给诸葛亮五斤鸡舌香。

    不过,从上述古诗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一般的人是嚼不起鸡舌香这种“口香糖”的,只有在朝为官的人才可以入口。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