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跑出六个“全市率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张伟) 自河长制工作实施以来,芦淞区河长制工作通过高位推动、高效管护、高质量呈现,每年赢得“全市先进”。特别是,该区河长制创新六个“全市率先”被央、省、市媒浓墨重彩地报道,外省地区也来此“取经”。

    率先建立提醒机制,实现巡河闭环管理。芦淞区河长办基于湖南河长制APP,建立河长制短信提醒平台,于每月5日、15日、25日,定时提醒河长登录手机APP打卡巡河。提醒机制的优势在于,即使河长没有登录湖南河长制APP的情况下,通过短信提醒,能及时处理河长巡河APP交办的问题,承办单位也能在规定的时间点报送处理情况,发出图文、视频信息,及时掌握和推进问题落实,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率先启动无人机,扫除巡河治水盲区。该区率先启用无人机巡河,对芦淞区湘江段、枫溪港、大京水库等14条区级“河长制”管理的河流(水库)开展日常巡查,每次飞行10公里。无人机发现河道有垃圾、河流有面源污染等情况,其自带的定位系统和红外线热成像功能,不仅能准确定位问题所在地的经纬度,还能有效发现夜间非法捕捞和排污问题,精准掌握区域水质动态。

    率先践行“河长制+产业”,助推产业兴旺。该区在全省率先提出“河长制+产业”概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让绿水青山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以水促产,以水兴城,结合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做文章,将“守好一江碧水”作为全区招商引资的软势力,把水库变成聚宝盆,让老百姓借水而兴,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率先打造“智慧河长”,省力又高效。该区打造芦淞区智慧河湖云平台,工作人员足不出户,移动鼠标就可远程遥控巡河。通过建设“智慧柱”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安装高清可旋转的“眼睛”和高音频的“嘴巴”,提前干预劝导和及时制止几公里外的不文明行为。智慧河湖云平台承担“大脑”职责,对河湖保护管理和问题处理流程网上“留痕”,确保问题整改销号。

    率先探索基层河长制标准化,夯实工作力量。该区率先探索河长巡河履职规程,规范“六个一”河长巡河要点(一次前期调研、一个巡河方案、一次座谈会、一个会议纪要、“一单四制”、一套月度巡河资料),为全市河长制标准化建设提供基础条件。目前,芦淞区各乡镇(街道办)河长办实现“六有”;落实了“一办两长两员”,严格按照 “四字诀”(巡、治、考、报)和“三步法”(看、查、交)要求巡河履职。

    率先制定“一户一表”月报制度,督促问题落实。该区创新建立月评工作制度,按照“一户一表”将相关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采取一月一通报,对工作进行考评。此举既能引起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又可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原因,寻对策,使工作提质增效。同时,通过通报信息,河长办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更有效地进行统筹调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