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新房” 暖了“心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五年前,炎陵县西南边陲。水垅村,198户754人,散居在12.68平方公里内数十座大小山头上。90%以上的村民住在“杉皮屋”内。

    黄泥土夯成墙体,杉树皮用来盖顶。日子长了,冬寒夏漏。杉皮屋,成了当地一道残缺的风景,也是株洲农村危房的一个缩影。

    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之一,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之一。

    和全国很多地方的情况相似,长期以来,株洲农村也存在不少危房、土坯房。特别是在革命老区茶陵、炎陵,饱经风雨侵蚀的土坯房,曾是不少老区人民遮风挡雨、安身立命之所。

    圆上安居梦,成为几代人的梦想。

    2015年,我市农村土坯房三年改造行动计划实施;2017年10月20日,一场农村土坯房改造百日攻坚行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住房最危险的农户,解决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住房安全问题。

    务求实效,责任上肩——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相结合,全面深化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分类施策、统筹推进、规范程序、阳光操作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凝聚着破解瓶颈难题的施政智慧。

    在决策层的谋划方略和工作部署中,株洲住建部门举全局之力,勇挑重任,勇于探索,奋力推进农村危房、土坯房改造。

    看清主要矛盾,选准主攻方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改造重点放在“农村民生之痛、村容村貌之伤”的农村危旧土坯房。

    着眼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试点”城市,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涌现出渌口区龙潭镇太田村、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等一批“美丽乡村”。

    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不仅要付真情、重实效,还要抓根本、管长远。与长远帮扶相结合,醴陵市官庄镇“连片建设、集中安置”、 天元区三门镇危房联建打造“农村幸福院”等一大批先进经验正在被全国复制。

    在农村危房改造中,株洲住建部门注重从实际出发,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了鲜明的“株洲特色”。

    打造“放心房”。立足职能优势,编印危房改造标准图集跟施工技术导则,开展建房技术培训,确保房屋质量,杜绝“新房变危房”。

    打造“良心房”。将危房改造工程建成“廉政工程”和“阳光工程”在严格执行所有国家、省级工作要求之外,开展自身审查:市住建局委托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村危房改造进行调研,形成报告。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该局一条一条解决,一个一个完善。

    ……

    2020年,“十三五”收官,株洲动态新增1039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五年间,全市累计统筹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超过8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7万户,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5万人。为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告慰先烈的历史担当,是株洲百姓安居乐业、齐头快步奔小康的时代底色。

    在炎陵县龙溪乡坂溪村一处改造后的新房大门前贴着一副对联:欣逢盛世精准扶贫新宅焕秀色,乐享安居沐浴党恩山村满春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