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师范的特殊班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攸县师范行政干部班师生合影

    黄德胜

    攸县师范是1930年创建的学校,地处攸县县城珍珠巷。1955年,攸县师范隶属湘潭地区管辖,当时在攸县师范读书的浏阳籍学子陈云是毛泽东战友——陈昌烈士之女,她两次给毛主席写信。毛主席回信时,信封上手书的“湖南攸县师范”几个字,被学校制成校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株洲市委组织部决定用办班的形式,提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攸县师范行政干部班由此应运而生。

    当时,由株洲市内相关单位推荐,经过考试,最终录取了40名学员,我是其中之一。我们这批学员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39岁,与正常的攸县师范生在年龄上有较大差距,形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前,班上的学员们大都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在工作中也曾吃过文化底子薄的苦头。来到攸县师范,大家有如久旱遇甘霖,学习起来十分努力,我也暗暗告诫自己: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不能浪费用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机会。

    由于师生年龄相差不大,甚至有的老师比学生的年龄还小,所以我们这个班的师生关系更像兄弟姊妹,加上师生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因此谈论的话题极为广泛。在班上,学生甚至可以拿老师调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老师不尊重,而是双方亲密无间所致。老师为学生们花费的心血、教授的知识,大家永生难忘。

    攸县师范是行政干部班学员的加油站,两年的学习时间虽短,但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更积聚了宝贵的能量,为今后的工作、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攸县师范已不复存在,但攸县师范行政干部班师生们的那份情谊却被我们珍藏在心底,大家虽然忙忙碌碌,但总是盼望相聚的时机。如今,青春不再、容颜已改,但同学谊、师生情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变得越发浓烈,大家对在攸县师范求学的那段时光更加怀念。每次聚会我们都会来到学校,仰望“湖南攸县师范”的校牌,回顾那段青春的岁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