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河长办与民间河长一起清理河滩。 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李素娟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张伟) “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3月5日以来,芦淞区河长办主题党日学“红船故事”,把“红船精神”融入河长制工作中,激励广大职工守河尽责,为巩固提升“全域Ⅱ类水”“五化”创新经验的成果,为建好百姓满意的幸福河湖贡献力量。
学党史,悟精髓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守河负责,守河尽责,把‘红船精神’的精髓融入河长制工作中,全力以赴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风景线和老百姓满意的幸福河湖。”芦淞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徐治江表示。
“红船精神”是什么?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年,芦淞区河长办以创新为引领,率先建立提醒机制、启动无人机、践行“河长制+产业”等“六个全市的率先”,以水助产、以水兴城,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
“我们统筹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沿江‘黑产业’变‘绿产业’,湘江水质持续保持Ⅱ类,转型升级后的洗水行业,助推芦淞绿色服饰产业转型升级,迈向千亿大关。”芦淞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区河长办副主任黄永立介绍,今年将继续围绕绿色发展主题,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值出发,以创新、奋斗和奉献的“红船精神”推动河长制工作纵深发展。
干在先,走在前
随着春季雨水增多,上游垃圾增多,河湖清洁和治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连日来,芦淞区河长办党员干部和民间河长积极开展河湖“清四乱”活动。
党员们头戴红帽,胸前党徽闪烁,不怕脏、不怕累、带头干,而且干在先、动作快、走在前。“100年后的今天,论资金、论人才,我们已经拥有无比丰富的先天条件,没有理由不把事干好,没有理由不干出一番事业。”黄永立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芦淞区河长办每月开展河长制“六进”系列宣传活动,发动更多市民参与到护河行动中,“一起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宜居株洲贡献力量。”黄永立说,在芦淞区,河湖治理从“要我参与”的宣传方式,变为了“我要参与”的自觉行动,有一批老百姓组成的民间河长队伍,不惧风雨,把护河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注入了“红色精神”,芦淞区河长制工作的品牌被擦得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