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居乡间,邻家屋后植梨数株,梨熟之际,邻人常有馈赠。梨不甚大,皮亦粗粝,且厚,汁水却颇为充盈,入口甘甜,最能生津止渴,如今想来,也算是彼时乡居苦寒岁月难得的甜蜜慰藉。
只是彼时到底年幼,只贪恋梨的清甜之味,却从未意识到,暮春时节那一树树招摇的洁白也是一种异样的美,尤其清明前后细雨纷纷时节,雨打梨花,碾落成泥,更可体味 “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金人元好问句)之深意。
除了被用来形容人的孤洁品格之外,梨花也多用来形容美人脸上笑起来露出的小酒窝,所谓“梨涡浅笑”是也,鲜有人知的是,梨涡浅笑之典故便出自株洲。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倩也。” 胡澹庵便是胡铨,南宋名臣,因上奏“乞斩秦桧”,被贬岭南十年,直到宋孝宗即位,才被重新起用,拟到饶州(今江西鄱阳)任知府。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胡铨携侍女黎倩北返,途经株洲(当时隶属湘潭县),在胡氏园(当时株洲市镇上最有名气的客栈)时受到胡氏宗亲的热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胡铨挥笔在胡氏园墙壁上写下“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的诗句,意思是,皇帝批准我回来,有梨涡美女相伴,能不痛饮几杯?这便是成语“梨涡浅笑”的由来。
读者诸君在赏玩梨花之余,若能明了这段典故以为谈资,亦是件饶有趣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