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杨英杰带队督查“年关守护(2021)”专项行动。
疫情期间吉振君局长带队检查药店防疫物资保供情况。
株洲“12315”窗口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赴杭州与阿里巴巴平台高管洽谈炎陵黄桃知识产权保护事宜。
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筹建论证会。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易蓉 通讯员/刘再武
核心阅读
2020年,因为疫情,注定不一样;2020年,因为抗疫,应当被铭记。
这一年,株洲市市场监管局逆行出征,在抗击疫情大考中彰显了新担当。指导保供转产稳价,维持市场监管秩序井然,平稳度过疫情,站在为民服务新的高度,交出满意监管答卷。
这一年,株洲市市场监管局逆势而上,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干出了新成绩。始终围绕“三高四新”战略,以推动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积极践行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发展大局“两大使命”。
这一年,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砥砺创新,在优化市场环境中展现了新作为。奋力当好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安全底线的守护者、百姓权益的保护者、高效监管的实践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这一年,株洲市市场监管局坚守底线,在深化安全监管中实现了新提升。聚焦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初步形成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的市场监管新机制。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株洲市市场监管局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严守安全为底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用逆行而上的勇气,战疫情惠民生、优环境促发展、抓改革促创新、保安全守底线,在圆满收官“十三五”,奋力开启“十四五”的伟大征程中,用一份亮眼的市场监管成绩单,照亮砥砺奋进之路。
关键词
1
战疫情:
逆行出征有勇有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20年开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深入商超及农贸市场一线,全力构筑了疫情防控坚固屏障。
——指导保供转产稳价。疫情期间,市市场监管局督促全市1452家药店开门营业,开辟绿色通道,指导18家企业快速转产防控物资,满足株洲本地市民需求。强化防疫物资价格监管,处理涉疫投诉举报1653件。
——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在市场秩序组的统筹调度下,疫情期间,市市场监管局与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多次开展联合行动,检查各类市场主体38.61万户次,整改问题756个,封控隔离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场所222家,关闭野生动物展演场所4家,收缴野生动物490只,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92起。
——把关防疫物资质量安全。疫情期间,该局共查验口罩550万个,额温枪2330支,84消毒液和酒精4.6万升,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检测156家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核酸检测样品1824个。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该局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9条帮扶政策,减免各类检验检测费用共计800余万元,免费校准体温监测设备1830台,其他医疗用器具2420台(件)。同时,还选派9名干部驻点帮扶,组织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全局党员捐款126万余元支持抗疫。芦淞区局曾江剑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关键时期勇担当。一幕幕迎难而上的场景,一幅幅竭诚为民的画面,一个个热诚暖心的瞬间,市场监管人用实际行动写下了生动而温暖的履职答卷,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2
优服务:
助推发展抓点铺面
改革的脚步也并未因疫情而阻断。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声声入耳。
这两年里,来株开办企业的商人都有和龙先生一样感觉,去年11月,作为湖南优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他,到天元区政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窗口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在得知该公司准备从事预包装食品销售业务时,从申报到资料审核,再到执照下发,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特别是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后,开办人只需在网上进行申请,基本实现了办照“零见面”。
这一变化正是株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
2020年,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统筹协调,全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全覆盖,联合公安、教育、文旅广体、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人社等部门开展了9项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共抽查各类市场主体8203户,参与部门、抽查任务数量排名全省前列,获人社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通报表扬。
不仅如此,株洲在全省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率先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导办”“一端联办”,企业首套公章刻制免费、审批结果免费邮寄送达,商事制度改革获省政府表彰激励。
每一次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而改革的成效,最终要在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上检验。
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随着“多证合一”“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顺利实施,我市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办事效能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增量提质。5年来,全市市场主体增加14万户,总量增长82%。
“‘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放权的责任,堵住监管的漏洞,补齐服务的短板,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力株洲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吉振君如是说。
关键词
3
强质量:
创新驱动有质有量
株洲市场监管人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努力,为助推株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株洲市推进质量工作方面成效突出,获得通报“点赞”。
同年11月,湖南省第六届省长质量奖出炉,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省长质量奖,拿下了省政府在质量领域授予各类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荣誉。
同一时期,作为株洲高质量发展“加速器”,检验检测队伍再“添翼”。湖南新能源机动车检验中心正式启用并顺利通过省级资质认定(CMA认证)。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的建成,将为株洲市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既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更是株洲构建千亿汽车产业集群和汽车产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该检测中心申请筹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已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批准筹建,正在准备申请正式验收授牌。
质量,是株洲的强市之策、民生之本。
株洲连续多年将“质量强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株洲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开展了质量强市行动,第一个设立了政府质量奖,以全国最高分通过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预验收。先后出台《株洲市质量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株洲市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完整的战略规划体系。株洲作为全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5个重点示范城市之一,目前正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新硬质材料产业、陶瓷产业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带着对质量的执着和坚守,株洲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质量的提升。
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2020年,株洲市申请专利1080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29件,较2019年同期有大幅提升。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707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7.55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增速稳定,与长沙一起成为全省仅有的2个超过全国平均值的地区。PCT申请量达到103件,创下历史新高,居省内第二。
监管与保护并重。2020年,该局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134次,检查实体市场86次,出动执法人员1215人次,专利侵权纠纷(含电商纠纷案件)立案73件,结案68件,查处假冒专利(含专利标注不规范)案件158件,商标侵权立案55件,结案48件,案值34.28万元,罚没金额64.6万元,移送外地案件线索22件。
其中,“炎陵黄桃”地理标志保护,开创了全国网络交易监管异地协作的新模式,获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十大“创新案例”。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5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省级检验检测中心2个,市级检验检测机构102个。我市拥有中西部唯一1个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省长质量奖、10个市长质量奖、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3个马德里国际商标、1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7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修订国际标准138个、国家标准295个、行业标准306个、地方标准9个、团体标准15个。
关键词
4
守底线:
监管职责由环及网
市场监管,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而安全、放心,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诉求。
去年6月30日,在全省深化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醴陵市被命名为第一批“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全省仅醴陵、浏阳两市获此荣誉。而获评“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的背后,正是市场监管人织就的安全网。
据介绍,醴陵市全力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的“互联网+政务”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市分为1个一级网格、12个二级网格和33个三级网格,启用互联网“监管神器”,大力提升了监管效能。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溯源机制、实施动态监管。全面推进种植基地数字化监管新模式,在种植基地安装了电子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状态。首创“食用农产品产地编码标识”管理,推广合格证管理制度和二维码电子追溯,实现食用农产品去向可查、质量可追溯。大力开展“三小”行业及夜市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引导办证办照900余户,张贴监管信息公示牌5000余张,设立18处临时便民疏导点、3处夜市烧烤集中区。提质改造米粉生产加工小作坊,将全市原有100余家整合规范成35家,促进米粉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打造“放心米粉”。2017年至今,醴陵市完成监督抽检16139次,合格率均达98%以上,食品及农产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
环环相扣的“硬核”举措,牢牢筑起食品安全的防线,也是株洲市市场监管局狠抓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0年,全市共发现食品安全问题3030个,责令整改1693家、停产停业4家,取缔无证单位5家,立案查处499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件,罚没金额382万元。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1.5万余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23万批次,不合格产品均按要求予以核查处置,我市食品安全改革创新举措获省食安办通报表扬。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下达监察指令书165份,立案调查85起,取缔关闭28家,发现并治理核销重大事故隐患113处。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投入试运行,全市700余台电梯投保安全责任保险。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10余次。天元区局获评“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优秀单位”。
“两品一械”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开展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检查各类市场主体6000余家次,立案132起。新增3家药物滥用监测点,“两品一械”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量超额完成,质量显著提升。
株洲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三大创建”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技术支撑、投入保障、监管执法体系,推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商品质量“四大安全”监管形势稳中向好,实现消费维权“五线合一”,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00余万元,有效守护了一方安宁。
开新局:
开创新局有虚有实
不忘初心建新功,牢记使命再出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战之年,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好党建工作,就相当于瞄准方向的‘标’,握紧前行的‘舵’。”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吉振君表示,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将以党建引领,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勇毅,聚焦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政治建设,大力开展“红色引擎”、队伍提质等“五大工程”,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方针既定,重在行动。
2021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在新征程上继续发力,通过品牌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市场秩序规范、安全底线守护、综合执法亮剑“六大行动”,把“放管服”改革贯穿到市场监管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株洲注入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