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回乡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郭茂媛

    母亲过世后送回老家安葬。后来,无论清明节刮风下雨都会回去。春节,也有去拜地年。七月半,会去烧纸钱。国庆中秋节,会去帮姐姐摘茶籽挖红薯。

    并不是我多有孝心,多重姐妹情谊,而是现在回老家比原来方便太多、快太多。

    记得八十年代初在湘潭市一中读书,每年的寒暑假坐什么车回家,都会让二哥大伤脑筋。首先是想方设法打听,看哪个有车的老乡回去,打听到了,哪怕平日鲜有联系,二哥也会把他大学老师的面子放一边,去请求人家让我坐他(她)的便车。实在没便车,二哥便会亲自送我去长途汽车站,看着我上车 ,然后和我左右前后座位的人搭讪,拜托人家照顾我,临要下车了还回过头来叮嘱我停车吃饭时,要跟着左右前后的人走,在县城转车时一定要看清楚车后再上车。车上的人都说,少见这么疼妹妹的哥哥。

    我自己更怵车上那七八个小时。何况车况、路况都不怎么样,摇晃颠簸是自然不过的事,到下车,骨头都要散架了似的。若是受了寒,那就更糟糕,十有八九得晕车。如果不是坐窗子边上的位置,就得跟人说好话换座位。

    结婚后,老公家是茶陵的,老公的哥哥又有车子,回老家便没那么麻烦了。每次去炎陵,大伯子都会开车送我们。有一年的清明,大伯子的车子坏了,借了朋友的越野车送我们。不知道是因为暴雨过后路滑,还是不熟悉朋友的车子,在离姐姐家不远的一个坡上,大伯子方向盘打重了一点,右边前面的轮子一下就滑出了路面。我们很小心的从左边下了车,然后到姐姐家里拿了木棍扁担砖头什么的,又是垫又是撬,弄了个把钟头才把前轮送回路面。事后想起,背上还冒冷汗。

    衡炎高速通车后,回老家方便了很多。早上去红旗广场的汽车站坐往炎陵的快巴,三个钟头就到了县城。下车后,赶得巧的话,马上就能坐上经过姐姐家村子的小巴,又四十分钟后,就坐在姐姐家的四方桌上吃姐姐用柴火灶煮的饭菜了。整个行程,还不到五个小时,比原来省了好多时间。平平坦坦的高速公路,加上车子宽敞又有空调,冷不着热不着,舒服得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三个小时车程,感觉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那恐怖的晕车,再没有出现过。

    前年,同学彩霞的儿子阿勇盘了一辆跑老家到株洲的大巴,早上八点半从老家出发,十二点多就到了株洲,下午两点半从株洲返回,不到七点就可以站在姐姐家的晒坪里玩了。我可以在家里吃了中饭,到姐姐家吃晚饭;或者反过来,在姐姐家吃早饭,回到家里吃中饭。就跟小时候走亲戚一样,如果路途远一些,就可以头天去第二天回。因为交通更方便了,所以姐姐总打电话要我去她家里,清明刚过就约中秋节,中秋还在她家山上摘茶籽呢,又约春节。我还常托阿勇带东西回去,另一个同学珍也常托阿勇带东西给我,土鸡啦、土鸡蛋啦、糍粑啦。

    彩霞原来是个病壳子,三天两头要吃药,家里穷得叮当响,以至于阿勇高中毕业就去广州打工。好在阿勇是个有上进心能吃苦肯拼搏的好青年,在广州打了几年工,就存了一笔钱。正巧跑株洲线路的大巴老板不想跑了,要连车连线路牌照一起转让。阿勇得到消息后,就说他要盘下来,要自己当老板。只是三十万不是笔小数字,彩霞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到了,也没有凑够。后来还是有高人指点,去农业银行申请“服务三农”的专项货款,才把车子盘下来。现在彩霞享儿子福了,四十多岁就不要下田做事,穿着打扮精气神,一点都不比我这个所谓的城里人差。早两天,彩霞还在微信群里说想去旅游。我回她:你先陪我把炎帝陵神农谷梨树州游了,可好?彩霞回我:好啊好啊,我要阿勇给我们包辆车子,一天去一个地方。

    呵呵,我的故乡,我愿意常常回去看你。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