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有章法 河湖漾清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随着春季雨水增多,上游垃圾增多,河湖清洁和治理压力也随之增大。3月5日,芦淞区河长办工作人员携同20余名民间河长,在湘江开展联合巡河志愿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一起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宜居株洲贡献力量。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张伟摄影报道)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漆小丽 杨逸昭

    “‘一江两水’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我们实现了‘全域Ⅱ类水’目标。”

    “河长制‘五化’创新模式被《改革内参》《国家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向全国推介。”

    “清水塘老工业区绿色转型、渌水样板河建设被《焦点访谈》《湖南卫视》专题报道,市河长办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

    3月9日,株洲市河长办主任会议上,13个市级河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纷纷感慨:2020年,成果非凡,实属不易。

    站在今天来说,2020年已是“老皇历”,但它是我们奋斗的积淀,迈向更高一层楼的阶梯,值得铭记、总结和发扬。

    基层建设标准化——108个基层河长办单位达到“六有”标准

    云龙示范区龙头铺街道河长办公室,12项制度上墙,巡河记录完整,被授予2020年度“株洲市河长制工作标准化建设单位”。

    标准化是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重要规则与手段。

    我市从工作体系健全、工作场地固定、工作人员专职等6个方面下工夫,配齐“一办三长两员”,设立河长、警长5152人,招募民间河长5000名,拥有护河员、保洁员3375人,实现了“河长”全域全覆盖;通过固定工作场地、专项工作经费、完备办公设备等举措,确保了河长制工作正常运作;制度创新推动治理升级,大大提升了河长制工作水平。

    去年,全市104个乡镇(街道办),以及炎陵县神农谷管理局、大院农场、茶陵县利民办事处、醴陵市长庆示范区完成标准化建设,其中33个单位被授“株洲市河长制工作标准化建设单位”称号。

    河长巡河履职规范化——四级河长共交办解决问题1800余个

    3月4日,白关镇镇长刘晓敏巡白关铺河,发现河岸有白色垃圾,当即交办白关社区马上整改到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能否打通,关键靠基层力量。

    河长干什么?怎么干?去年上半年,我市积极探索河长巡河履职规范化建设,县、乡级河长“巡、治、考、报”有四字诀,厘清了河长职责。巡河时,河长们遵循“看”“查”“交”三个步骤,同时“APP+纸质”巡河留痕,确保人人巡河有记录、整改次次有实效。

    河长干不好怎么办?区河长办每月对基层河长制展开检查,市河长办每季度再次督查考核,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地落实。

    去年,各级河长巡河次数共计2万人次,交办解决问题1800多个,河长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河湖治理系统化——“一江两水”水质全部达到Ⅱ类

    河湖治理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需要各方合力。

    “一龙治水”管到位。我市推行“四办合一”,组建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归口市政府管理,并在全省率先将河长制工作直接由分管副市长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涉水问题。

    “一张清单”干到底。制定涉水综合治理(整改)任务清单,梳理短板弱项、重点难点,实施“百日攻坚”行动,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一盘棋局”同推进。湘江两岸,小而散的“黑产业”转为新而强的“绿产业”,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验被《焦点访谈》向全国推介;株洲市与萍乡市共护渌水,铺排项目63个,完成投资36亿元。

    “一江两水”(湘江、洣水、渌水)入河排污口整治、河湖“清四乱”、禁渔禁捕等全面推进,渌水水质已由III类提升至Ⅱ类,实现了“全域Ⅱ类水”目标。

    社会监督多元化——5000名“民间河长”发现问题180余起

    我市有314条河流,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与民间河长共同守护。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我市已建立起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每年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河长制专题视察、民主评议、专题协商、明察暗访、督办考核等工作。

    有新闻舆论监督。在市级媒体开设河长制专栏、曝光台,及时曝光破坏水生态和河长制落实不力等行为。

    有民间河长、志愿者监督。成立株洲市民间河长办公室,招募5000名“民间河长”,去年,共发现问题180余起,交办相关部门处理。

    有社会公众监督。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形成社会总动员的护河力量。

    河湖管护长效化——河长制升级版的“株洲经验”全国推介

    湘江城区段,“4+1”轮值执法船日夜坚守,空中有无人机,岸边有监控设备,严控湘江涉水污染。

    我市创新管护手段,确保河晏水清。

    “4+1”联合执法有为。改各自为政、单独执法为综合管理、联合执法,从重从严从快打击“一江两水三水库”存在的各类涉河违法行为。

    “4+1”督查考核有力。“4”,即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考核评比;“1”,即年底考核。每季度河长制考核结果向社会通报,去年共约谈22人次。

    “数字化+网格化”监管有效。建成智慧河湖监管平台的同时,把全市26条重点河流划分为620个网格单元,配备3000多名网格员,不间断巡查。

    爱河护河意识广泛培育。“六进”活动“走进寻常百姓家”,河长制工作纳入党校课程;一月一主题,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入脑入心。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活动200余次,河长制工作创新升级版的“株洲样本”被主流媒体报道1500余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