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 (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冯怒 肖霜 刘世强)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分别公布了2020年度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禁捕退捕工作优秀市县名单,渌口区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和“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优秀县市区”。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多个“全市率先”
3月9日上午,古岳峰镇三旺村,一辆满载垃圾的清运车停在镇垃圾压缩中转站,2名工作人员将垃圾卸入地坑中,仅5分钟时间,垃圾就被压缩处理完毕。
去年,渌口区投资800万元新建垃圾垂直压缩中转站8座,并配备喷淋、除臭、消毒一体化装置,还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点8070个,新配套垃圾收集车178辆,在全市率先实现镇垃圾垂直压缩中转站和行政村垃圾治理全覆盖,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无害化处理”的农村垃圾科学治理体系,这一工作经验获省住建厅的肯定和推介。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是农村环境治理。该区以治垃圾、治厕所、治污水、治村容村貌、改陋习为重点,充分发挥长效管护、创建示范及群众主体作用,为乡村“美颜”。
该区建立“项目治理、分批治理、集中治理”机制,全面完成2个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黑臭水体治理实现清零,在全市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治理厂全覆盖。严格“首厕过关制”,探索建立专业掏粪队伍,率先完成农村改厕5000个。创新开展“12+4”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公开遴选,确定12个示范村、4个后备村,明确涉农资金向示范村倾斜的办法,激发各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行有目标、学有榜样,良性竞争、不甘落后,以点带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有序全面铺开。
2020年,该区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中位列县市区第一,龙潭镇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淦田镇官塘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助力395名退捕渔民成功再就业
3月4日上午,渌口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与李应兵等4名退捕渔民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聘请他们为渔政协管员,曾经的“捕鱼达人”成了“护鱼员”。
家住渌口镇的李应兵自10岁起就跟随父亲在湘江、渌江捕鱼。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后,他积极响应号召,早早上岸结束捕鱼生涯,但由于没有其他特长,李应兵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经过考试,我获得了渔政协管员这个岗位,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我会好好珍惜,为禁捕退捕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李应兵说。
“长江十年禁渔令”下达后,渌口区把做好禁捕退捕工作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成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统筹、镇负责、部门协作、村(社区)落实”的工作机制,并设禁捕退捕“回头看”、转产转业和生活保障、打击非法捕捞、“三无船舶”处置4个工作专班。
区禁捕退捕工作人员深入镇、社区、渔业队,宣讲政策、开动员会,并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及时收集电鱼及非法捕捞行为线索。通过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强化水岸联查,以源头打、岸上管、水上查等方式,全区73.8公里湘渌江水域实现全面禁捕,455户持证渔民全部完成退捕协议签订和渔船网具拆解,“1·16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被省公安厅评为十大经典案例之一。
“禁”得坚决、“清”得全面,还“退”得彻底、“转”得稳定。该区积极搭建退捕渔民再就业平台,开发“护渔员”等公益性岗位20个,开展就业创业线上培训17场、点亮万家灯火“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招聘会4场,促进渔民转产创业,并通过将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劳动就业能力的生活困难退捕渔民纳入低保救助范畴等措施,让退捕渔民生活有保障。目前,该区有工作意愿的395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