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碧水”的株洲力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漆小丽

    湘江保护与治理,直接影响到长江水质以及整个流域的生态。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株洲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

    去年以来,株洲实施湘江“十年禁捕”,清水塘工业区9大重金属项目完工,渌水水质提升暨省际样板河建设“6333”工程 50多个涉水项目全面推进,15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完工,3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打赢了阶段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产业绿色转型,水质迎来根本性改善

    关停三高企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以此推进水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清水塘老工业区曾是湘江段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一举关停261家企业;建设“全国第一、亚洲一流”的现代化洗水工业园,日处理工业污水2万立方米,破解了化工围江困局。

    原本的“黑产业”变成“绿产业”。绿色清水塘重焕生机,片区土地价值快速上升,已有300多家化工贸易企业入驻科技新城的工贸总部经济园,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如雨后春笋涌现。芦淞服饰产业也成为千亿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

    实施湘江禁渔,汇聚各方力量护河

    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去年9月1日起,我市对湘江干流株洲段实施暂定为期10年的禁渔。

    禁渔水域包括湘江干流株洲段及其一级支流洣水、渌江、昭陵河及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淦田港、朱亭港等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株洲“4+1”轮值执法船日夜坚守,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与民间河长一起巡河,确保打赢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持久战。

    与此同时,我市与长沙、湘潭三市签署了《长株潭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渔政联合执法备忘录》,融合长株潭三市执法力量,进一步加强对长株潭禁渔水域的联动管理,确保有效修复湘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落到实处。

    治理跨界河流,合力控制污染增量

    一直以来,“上游不给力,下游干着急”是湘江流域多面临的困境,株洲积极探索跨界流域治理方法,有效提升水质。

    2019年7月,湘赣两省正式签署《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株洲市与萍乡市深化合作,先后签订《渌水(萍水)流域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合作协议》《萍水河、渌水河跨省界流域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除了建立以经济补偿手段为主的横向补偿机制外,还加强了流域联防共治。

    新机制孕育新成果,经过两年系统性治理,渌水水质从Ⅳ类甚至劣于V类快速提升为Ⅱ类。去年以来,我市还与衡阳市、湘潭市分别签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洣水流域的炎陵县、茶陵县、攸县,以及渌水流域的醴陵市、渌口区间相继签订横向补偿协议,提升上下游保护水质的积极性和动力,有效控制了污染增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