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沃野绘新图 乡村振兴开新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油菜花海成秩塘镇乡村旅游的新景点。 茶陵县委宣传部 提供

    编者按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发出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进军号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行动力量。

    株洲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本报推出乡村振兴专栏,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总结交流宣传各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成果,汇聚更广泛的智慧、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炎陵

    以“三基地”建设实效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炎陵县将立足自身优势,以文旅康养、生态工业、特色农业‘三基地’建设为抓手,抢抓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机遇,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奋力推动炎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炎陵县委书记 尹朝晖

    株洲日报记者 黎世伟

    通讯员/张和生 李文奇

    2月23日,暖阳初上,炎陵县县委常委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县委书记尹朝晖正主持召开新年后第一个县委常委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如何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最终明确以文旅康养、生态工业、特色农业“三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紧咬乡村振兴不放松。接下来的几天里,县委书记尹朝晖无论在园区或乡村调研,还是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特别强调乡村振兴工作,并提出以“三基地”建设实效,为炎陵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炎陵是一个山区县,近年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用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创新机制运行,厚植发展优势,集聚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抓‘三基地’建设,就是抓巩固脱贫,就是抓乡村振兴,就是抓振兴老区,就是抓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县委书记尹朝晖充满信心,他认为,发展乡村振兴,关键要注重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保持帮扶力量、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确保所有行政村和所有农村人口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不掉队。

    注重提质乡村品质。统筹规划县域内空间布局和水、电、路等“七张网”建设,围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事业,全面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注重增强发展后劲。系统打造“三基地”,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争取一批项目、招引一批项目、推进一批项目。加强与周边县市区资源联动整合、优势互补,联合推广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湘赣边红色旅游重要节点县城,全力推进“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茶陵

    聚焦三个抓手,推动巩固脱贫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乘借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一体化高位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围绕“一心四区”建设目标,秉持“信心不改、决心不移、节奏不变、干劲不松、力度不减”的工作总基调,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茶陵县委书记 江小忠

    株洲日报记者 陈洲平

    通讯员/周子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月19日,县委书记江小忠带队前往严塘镇湾里村调研红色旅游项目,督促项目加快推进,推动红色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湾里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如今茶陵正从三个方面入手,“犇”出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

    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今年是茶陵农业品牌打造年,该县以“产品提质、品牌提升、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龙华农牧、林丰农业为龙头发展生猪、黄牛产业,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鲜肉供应基地;以严塘镇农业产业基础为依托,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依托茶陵红色资源禀赋,借助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热潮,积极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从机制入手,做好工作衔接。茶陵县将抓好脱贫攻坚的党建引领、精准施策、群众发动、驻村帮扶、挂图作战等工作法宝,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间,并将建立健全责任分解、跟踪督办、信息反馈、情况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机制,对每项工作都要任务化、清单化、项目化,同时发挥好政治督查、巡视巡察等利剑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推动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后续帮扶、宣传总结、风险防范等工作,深入推动乡村“五大振兴”落地落实。

    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茶陵县将夯实基层党建的工作根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来推进茶陵的乡村振兴。该县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深入实施党建“三大工程”,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医院、学校、“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同时,该县还将着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落实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着力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四治一改”。

    攸县

    全线出击,加快打造

    湘赣边乡村振兴样板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胆扶持农业发展,主攻特色、主打品牌、主推融合、主动帮扶;大幅改善农村面貌,抓好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污染防治、陈规陋习根治;大力提升农民福祉,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效果,持续发挥农村改革效应,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攸县县委书记 康月林

    株洲日报记者 黎世伟

    通讯员/李金彪 李吉

    蓝天白云下,一条条平坦通畅的乡村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座座安居富民房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房前屋后干干净净;依托种植养殖业,走上了增收致富路……3月1日,气温乍暖还寒,记者走进攸县酒埠江镇,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美丽画卷。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攸县广袤农村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如何切实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作为攸县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康月林近年经常深入各村组,认真调研、科学规划。今年春节刚过,康月林又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决定全面动员、全线出击,加快打造湘赣边乡村振兴样板区。

    “要以更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更高标准严格履职尽责、更高格局谋划创新创造、更高质量服务中心大局、更高水平落实基层保障,努力为推动攸县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2月23日,在攸县召开的乡镇(街道)及县直行业系统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会上,康月林就乡村振兴工作再作部署,要求县、镇、村三级全力以赴,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谈起攸县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康月林显得胸有成竹:“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胆扶持农业发展,开展‘一园一业、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特色强农行动,精心包装一批产业招商项目,持续推进健坤农业、振源脐橙等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以上。要大幅改善农村面貌。以‘七改两创’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农村改厕,确保攸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新建‘门前三小’工程200个以上。”

    醴陵

    着力推进“五个振兴”

    创建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中央“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省委高位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提出要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

    醴陵位于“湖南东大门”最前沿,当好示范区建设排头兵,既是省委书记许达哲来醴陵调研时赋予我们的发展重任,也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战略,以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自我加压、提升标准、实化措施,着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确保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醴陵落地见效,让乡村振兴成为现代化新醴陵建设的生动实践。

    ——醴陵市委书记 胡湘之

    株洲日报记者 李逸峰

    通讯员/殷凯

    瓷城大地,春意盎然。位于醴陵市板杉镇寨下村的梯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200亩蔬菜大棚基地内,辣椒、茄子、丝瓜、黄瓜苗已移栽完毕。再过1个月,这些蔬菜就能上市,畅销长株潭。

    去年以来,板杉镇以创建“吕夫子”农业品牌为引领,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推动现代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吕夫子”品牌集结了甜腌菜、艾草、葡萄、高效农业四支产业大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生机与蓬勃活力。

    近日,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来到板杉镇擂鼓桥村调研,要求板杉镇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优势,抢抓机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打造醴陵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醴陵在2017年就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今年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阶段。现代化建设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胡湘之向记者介绍,今年,醴陵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10亿斤以上。进一步打响醴陵茶油、醴陵玻璃椒等特色品牌,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空间规划编制,规范村庄建设,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以“四治一改”为重点,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确保今年覆盖率达到50%以上,明年实现全覆盖。

    此外,该市将开展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到2023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用好用活“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争取更多企业纳入使用范畴。

    渌口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渌口将紧扣“加快赶超、走在前列”的工作主题,全面融城,全面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幸福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渌口。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发生历史性转移,从过去“脱贫攻坚”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我们将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持续掀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广袤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渌口区委书记 罗绍昀

    株洲日报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朱刚 易络庚

    近年来,渌口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朱亭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初具规模,株洲王十万黄辣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完成农村改厕15730户;乡村振兴“12+4”示范村创建成效明显,白壁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塘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浦湾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黄龙村、李家村、河包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2月9日,渌口区委书记、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绍昀主持召开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分析研究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下阶段农业农村工作。

    “大力发展特色精细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绍昀表示,该区将推进“六大强农”行动,加快朱亭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园和松西子、三旺等农业产业示范片建设;大力发展王十万黄辣椒、渌口红美人柑橘等特色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一批实力强、品牌响的龙头企业,建立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冷链物流有效衔接的全产业链条。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渌口区将开展农村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数字乡村、智慧乡村、气化村镇建设。以“四治一改”为重点,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生活污水治理向村组延伸,全域推进村庄规划“多规合一”。继续落实巩固脱贫“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大力支持相对贫困镇村加快发展,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实施乡村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行动,把人才振兴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来抓,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