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基因 凝聚奋斗伟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红色基因在株洲大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彰显新担当,更需要我们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的奋斗伟力。

    凝聚奋斗伟力,就要用红色基因铸牢信念之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第一次连队建党、第一次插牌分田等发生在株洲,还涌现了李立三、谭震林、耿飚、杨得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41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使株洲成为共和国的“红色摇篮”。要充分挖掘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醴陵耿传公祠和左家老屋、渌口杨得志故居等红色资源,大力加强红色教育,让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重要源泉,让红色基因成为坚定信念、铸牢忠诚的精神长城。

    凝聚奋斗伟力,就要用红色基因涵养为民之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毛主席在炎陵中村主持插牌分田,解决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为了革命事业,一代名将左权从19岁离开醴陵,直到37岁牺牲,整整18年未曾回过家乡,就是“舍小家、为大家”,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株洲市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开展“机关干部上前线、合力打赢防疫战”等行动,组织、发动了400多万株洲市民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勇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书写了伟大抗疫精神的株洲篇章。

    凝聚奋斗伟力,就要用红色基因激励奋斗之志。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忘死、血染山河。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株洲茶陵就有3万多人为革命献身,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株洲凝聚红色力量,点燃奋斗豪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不仅使一个人口不足7000人的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大城市,还初步构建了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支撑的“3+5+2”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40多项第一,开拓了中国制造新版图。如今,株洲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表彰,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荣誉,大大提高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凝聚奋斗伟力,就要用红色基因砥砺担当之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还有很多“腊子口”要冲、“娄山关”要闯,更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砥砺担当之能。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省委高位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等发展机遇,树立“高地”思维,彰显“硬核”担当,畅通双循环,融入新格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更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伟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致力推动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贡献株洲智慧与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作者单位:市交通事务中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