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罗欣 通讯员/王钊
俗话说,村官不是官,选好不简单。
置身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这些宏大背景下,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显得尤为特殊。
知株侠近日从市换届办获悉,目前,我市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两委”班子成员7661名,群众对履职不久的新班子满意度达95%。
春潮涌动,生机勃发。知株侠相信,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接过事业的“接力棒”,将继续跑好发展的“接力赛”。基层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啦!
集贤聚才
“头雁”领飞基层发展
先看一组数据。
新当选的“两委”班子成员中,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生等占比超过34%。
年龄方面,平均年龄41.03岁,比上届年轻7.75岁;35岁以下的占比达30.66%。
性别结构上,女干部占比达44.43%;女性党组织书记占党组织书记数的17.59%。
文化层次上,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57.6%,一批本科生、研究生进入“两委”班子。
总的来说,就是优秀的人多了,平均年龄小了,性别结构优了,文化水平高了。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从去年2月初开始就启动相关工作,深入调查摸底,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方面,广发“英雄帖”,集贤聚才。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和官方网站刊发《@寻找“当家人”——村书记招募令》《致在外务工和创业人员的一封家书》等号召优秀人才回乡,1.1万余人主动咨询换届人选事宜;更新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花名册,收录村(社区)“两委”成员、农村致富带富能手、优秀退役军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1万余人信息入库入册;制定系列措施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内输外引1100余人进入村党组织。
另一方面,坚持以事择人,指导每个村(社区)制定《村(社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一览表》,把党员群众的注意力从“选什么人当干部”引导到“选什么人干事”上来,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全市1387个村(社区)已全部制定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创业目标,确定民生实事项目3864项。
以老带新
“前浪”引路“后浪”奔涌
“如果不是老书记在,我还真有点无从下手。”想起前段时间发生在辖区的交通事故,荷塘区茨菇塘街道麻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谢丽娜至今印象深刻。尽管在社区工作了14年,但首次挑起书记“大梁”的她倍感责任重大。遇到大事难事,她也总会与老书记商量商量,尽可能周全地做好所有事情。
像谢丽娜这样,老带新的案例还有不少。为了让新上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尽快进入角色,我市创新建立“导师帮带”工作机制。
不止为新书记安排老师傅,知株侠也注意到,3月22日,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市级示范班也正式开班,117名新上任的“书记”集中充电,知识点包括乡村振兴有关政策解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辅导、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等。
扶上马还送一程。我市还开展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履新七件事、启航新征程”行动。行动内容包括组织体系大健全、干部信息大采集、村官履职大培训、党员群众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排查、村容村貌大整治和发展规划大讨论等7个方面。
开局履职
以实干出实绩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眼看一看。知株侠从庞大的花名册中找了几位,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履新故事。
最年轻的书记——
1997年出生,24岁的茶陵县湖口镇新芫村党支部书记陈翱翔是这次上任的最年轻的书记。“年轻代表着阅历尚浅、经验还不够足,但这也意味着充满干劲、无限希望。”从农村走出来,大学毕业后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农村工作,如今成了一村之书记,陈翱翔自认为这是“最契合内心的选择”。正值春耕时期,陈翱翔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春耕生产上,计划争取些上级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让村民也能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工作做好,真心实意为大家办事,以实绩赢得人心。”他说。
“最有压力”的书记——
亮相全省《新春第一课》视频,并立下“实现70%村民家门口就业,带动50%村民不出村致富”的庄严承诺,天元区响水村党总支书记袁跃武直言“压力山大”。响水村名气响当当,继续走好“党建引领,产业兴村”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今年,袁跃武带领村里人继续开展“产业发展年”活动,统筹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村。
“经验最丰富”的书记——
炎陵县沔渡镇夏馆村党总支书记吴红兰,在村里工作16年,当选县、市、省人大代表累计已经20年,称得上是远近闻名的“明星书记”。
吴红兰经常带着一个大公文包。“除了资料和笔记,还要装下群众所急所忧所盼。”她说。当前,省、市、县正在大力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湘赣边乡村振兴,这对位于湘赣边区域的夏馆村来说是重大利好。怎么做?吴红兰思路清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利用红色资源打造湘赣边红色将军村,大力发展产业、打造“一村一品”……“抢抓机遇,我们要努力把夏馆村打造为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村。”吴红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