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首席记者/吴楚)
今天,是全国第43个全民义务植树节。初露秀颜的清水塘城市公园,将种下一棵棵绿色祝愿。就在几天前,不远处的清水塘三一石油装备项目厂房主体结构业已竣工。
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在一个具备样本意义的产业转型区域,恰是“绿色发展”的最好注脚。
梳理近五年株洲城区义务植树地点,再辅以彼时的城市战略,能勾勒出株洲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建设幸福宜居株洲的奋斗图景。
2016年,城市绿荫行动实施,作为株洲门脸之一的湘江风光带写入“绿轴”。河西风光带南北两端成为植树点,在南端,1500株树苗两小时内被热情的市民“抢”着种下。
一年后。石峰大桥附近一处采砂场,人们将一株株树苗、更将修复生态的希望植入被毁坏的河床。河对岸的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战鼓冲天——这场攻坚,与湘江保护与治理、城市绿荫行动成为那年株洲城市最为重要的三大“战役”。
翌年,义务植树周主题为“实施生态修复、共建美丽株洲”。蓄势待建的清水塘城市公园首次成为植树点。这一年,清水塘搬迁改造成绩惊人,150余家企业已经退出。一个生态的、科技的、文化的清水塘之梦从树苗上绽开。
2019年,株洲获评“国家园林城市”满十年,百姓绿色需求日益旺盛,绿化提质、补长短板是应有之义。彼时的河东风光带如芙蓉出水。这年的树苗,补在了河东风光带二水厂沿线一段荒地,老迈的石峰公园也种下新的生命。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一场疫情,让2020年的义务植树比往年稍显冷淡,也更别具意义。春风里,普通市民与医护人员一起,把对生命庄严的礼赞挂满树枝。这一年,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阔步走来,湘江保护治理硕果累累。城市绿化围绕“十园十湖,一江八港六走廊”推进,天元区谭家塘一块空地成为幸运儿。
“希望全市人民行动起来,人人出力,日积月累,积极植绿护绿,让株洲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去年义务植树节当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在植树时这样说到。
今天,本是一处小荒山的谭家塘,从义务植树点脱胎,成为一处微游园。而花小钱办大事的“微游园”,又恰恰是城市发展“精明增长”的株洲创新——根据计划,今年全市将新增50处微游园。
接续植树,久久为功,爱绿护绿,造福万代。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二五”期间11.6平方米/人增加到14.58平方米/人。
今年,株洲满怀信心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是国家城市园林最高荣誉。清水塘城市公园与谭家塘再次成为义务植树点。这一次,清水塘已经奔跑在“成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示范区”的宏伟旅程中,谭家塘也成为株洲城市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一幅更加美丽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