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罗欣
株洲日报讯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举行首场网络视频采访。驻株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在北京的湖南代表团驻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接受身在长沙的媒体记者的“云采访”。
此次“云采访”媒体大咖云集,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大公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记者参加。阳卫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株洲在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的优势以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株洲是一座具有强大创新基因的城市,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近300个第一的纪录,连续9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去年,在科技部发布的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株洲排全国第41位。”采访中,阳卫国对株洲工业发展历史和科技创新成就如数家珍、倍感自豪。
株洲在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具有哪些优势?阳卫国表示,创新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元素:人才、平台、产业、投入。这四个方面,株洲都有自己的优势。
阳卫国介绍,人才方面,株洲拥有以刘友梅、尹泽勇、丁荣军等院士为代表的、总量超过10万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平台方面,株洲拥有目前全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创造中心,拥有超过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40家。产业方面,湖南省打造的三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中,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主要布局在株洲,轨道交通、服饰产业已突破了千亿规模。投入方面,株洲实施了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去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3.8%,这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株洲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更肩负特殊责任和使命。”阳卫国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以赴,积极作为,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再发力,落实各类人才政策,努力在株洲营造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再发力,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主动与长沙、湘潭协同创新,共同打造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