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平
山里放牛,田里耕地,要让牛跟着走,就得扭住牛鼻子。扭住牛鼻子,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也得扭住“牛鼻子”,这就是产业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
3月1日,我市10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527亿元,涵盖能源、交通、信息、金融、先进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这些产业项目,将有力推动株洲“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全年工作“满堂红”注入强劲动力,也将为株洲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实现“两个加快”提供强力支撑。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市仍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3+5+2”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要壮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链现代化,需要推动一大批产业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才能得以实现。加快未来产业布局,也需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只有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才能推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当然,产业建设年活动并不只是抓产业项目,而是以产业项目为导向,同步推进各类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民生项目的建设。
环境是发展的助推器。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环境的竞争。当前,我国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制度供给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砝码”。株洲要重塑发展优势,迫切需要更美生态环境,更优营商环境,集聚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项目,吸纳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激发投资主体的更大活力,推动株洲更快发展。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看项目建设:全市重点产业项目不多,县域园区重点产业项目投资严重不足,招商引进项目集聚效益不够明显等。看营商环境:“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没有完全打破,政策“中梗阻”、办事“推拖绕”等行为仍没有根绝,“信息孤岛”没有完全打破,“一网通办、集成办理”与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忽视不得,必须切实解决。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实施“三高四新”、实现“两个加快”,离不开项目的支撑,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支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让我们扭住“牛鼻子”,不当甩手官,甘当孺子牛;不做黄鹂鸟,争当拓荒牛;摒弃油滑气,愿当老黄牛,汇聚“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奋斗合力,不断厚植株洲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