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成跨界河流治理“样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日前,渌口区河长办组织50余名民间河长、志愿者,在湘江、渌水开展护河净滩行动。 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徐璐璐 摄

    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漆小丽

    “萍”水相逢,同为“江湖”人。渌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北麓的江西杨岐山。江西境内称为萍水,株洲段称为渌水。

    “渌江渌水绿悠悠,三刀石下状元洲。马脑潭前龙显爪,姜湾文笔点春秋。”这首民谣生动地描述了“江湖”人心中的悠悠渌水情怀。经过两年系统性治理,渌水水质从Ⅳ类甚至劣于V类快速提升为Ⅱ类,渌水两岸呈现出“一江碧水映白云,悠悠渌水泛清波”的幸福河湖图景。

    湘赣80多个涉水项目全面推进

    位于湘赣交界地段,醴陵渌水大屏山至莲石示范段样板河综合治理工程加速推进。渌水样板河项目经理赵英联介绍,该工程包括了东富镇1.5公里、王仙镇3.1公里的河岸治理,预计今年5月完工。

    “我们关闭了所有纸厂,关闭了60几家养殖场,对工业污水排水和生活污水排水,都建了厂子。”王仙镇党委书记、第一总河长文庆介绍说。

    渌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流经江西、湖南2省3市5个县区。其中,上游湘东区聚集了钢铁、化工等企业,下游醴陵、渌口沿江布局着陶瓷、建材等产业,污染源源不断排入渌水。

    “上游排污,下游清理”。文庆认为,引发渌水“质变”,是内因、外因相互促进的结果。为了治理好渌水,下游曾花费巨大力气,但上游不给力,下游只能干着急。如今,两地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微信群,他就能在第一时间将排污的情况,反映给上游江西省萍乡市相关部门的联络人。

    为破解“上游不给力,下游干着急”的困境,2019年7月,湘赣两省正式签署《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根据协议,除了建立以经济补偿手段为主的横向补偿机制外,两省还将加强流域联防共治,通过采取工程、经济、科技等措施,协力加强渌水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沿渌水入湘江“最后一站”渌口老街溯流而上,堵源截污、铺排黑臭水体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等80个左右涉水治理项目全面推进。

    高位推动形成攻坚合力

    牛年春更早。渌水水质提升暨省际样板河创建工作指挥部内,市河长办工作人员对标对表,对照项目展开督查,株洲段渌水治理项目已全面开工。

    自2019年开展渌水省级样板河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调度。

    2019年11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第一总河长毛腾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总河长阳卫国联合签发了第5号总河长令,要求全市共同努力,将渌水打造成全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样板河,成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流域综合治理典范目标。

    2020年4月7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暨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聚焦全域II类水,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着力建设好渌水省级样板河。市河长办和生态环境局就渌水水质提升和样板河建设进行多次讨论,并制定《渌水水质提升和省级样板河创建实施方案》。

    攻堡垒,打硬仗。我市成立渌水水质提升暨省际样板河创建工作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研究相关政策,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毛腾飞担任第一指挥长,阳卫国担任指挥长,副市长、市副总河长、市河长办主任顾峰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兼职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副市长、市级河长谭可敏、王卫安担任副指挥长,全力推进样板河建设。

    经过精准调研、摸清实况,指挥部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施“6333”工程,入河排污口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清四乱”巩固提升、堤防岸线及河道整治、防洪堤防达标提质建设“六大行动”全面出击;湘赣边、醴陵城区及渌口城区“三个示范河段”加快建设;莲石—大屏山河段、石亭河段、渌口区自来水—入江河口段“三个重点河段”和明兰河、磨子石、石里浦河“三条重点支流”着重治理。

    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今,渌水水质平均值为Ⅱ类。

    县域发力勇挑渌水治理重担

    渌水醴陵段68千米,是渌水总长度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对赌’协议签订以后,上游给力,达到了共治共享的目的。”醴陵市副市长、河长办主任唐宁表示。

    从治理的措施上看,近几年来,醴陵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县月巡、镇旬巡、村周巡”要求,各级河长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巡河;实行“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督查重点,纳入绩效考评体系,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任中)审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同时,按照“一名领导、一条(个)河流(水库)、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通过“分段治理、分块实施、分线督查、分级考核”四分机制,整合水利、城管、住建、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职能,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口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堤防岸线及河道整治、防洪堤达标提质建设等工作,倒逼责任落实、措施落地。

    从治理的效果上看,开展综合治理前,渌江部分水体水质劣于V类,通过近几年的一系列“组合拳”,截至2020年12月,醴陵市9个水质监测点有8个达到Ⅱ类标准,另外一个上游入境断面达到Ⅲ类标准,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在此基础上,醴陵推动渌水创建省际样板河,着力打造醴陵城区、莲石至大屏山、石亭镇三个示范段,渌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渌水治理成为湘赣边区域合作重要内容

    新一年的渌水治理,省里有何打算?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说,渌水是湘江一级支流,最终汇入长江。习总书记考察湖南提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渌水治理事关湘江、长江水质,事关湘赣两省的生态安全,事关湘赣两省区域合作的生态形象,影响广泛,意义重大,携手共治渌水越来越成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守护一江渌水,湖南省将渌水流域治理,列为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下一步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两省、两市之间的合作,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二是用好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保护和治理好湘赣交界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三是把“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结合起来,通过生态产业化助力区域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统一。

    打造渌水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河,市里如何做?

    株洲市两型服务中心主任、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刘湘元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与江西萍乡的合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两地共同资源,平等协商,开放合作,以“一盘棋”的布局、“一家人”的氛围,共同推动渌水(萍水)流域治理工作,着力做到“四个一”:一是紧盯一个目标,即将渌水打造成为湘赣边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典范。二是完善一套机制,即完善两地共管共治共享共护的工作机制。三是实施一系列行动,即开展省际样板河建设六大行动行动,包括防洪堤防达标提质建设、堤防岸线整治、排污口整治等等。四是深化一份情谊,希望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带动下,我们的合作方式更多,合作的路走得更远,友情也像渌水一样,源源不绝,渌水长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