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任重
民谚有“菜花黄,疯狗狂”的说法。随着天气回暖,动物们似乎不安分了。日前,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市民被狗、猫咬伤后,应尽快到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现象:春天到来,平日温顺的狗突然性情大变
“没想到,过年期间这里竟然这么热闹。”2月17日晚上7时,在渌口区渌口镇卫生院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室,半个小时内竟然来了3名患者,市民刘女士感叹不已。
刘女士的儿子瑞瑞今年11岁。当晚,瑞瑞在家门口放鞭炮。突然,邻居家的一条白色牧羊犬蹿了出来,朝孩子的左手臂咬了一口。所幸,由于穿得比较厚实,瑞瑞的手臂只破了一点皮。
发现儿子被咬后,刘女士赶紧带着孩子前往社区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
无独有偶,当晚,家住渌口区南洲镇的冯师傅在去亲友家拜年时,也不慎被狗咬伤。
“平常看着那狗挺温顺,看着我还摇尾巴。不曾想性情大变,竟然会咬人。”冯师傅说,为了保险起见,受伤后,他第一时间到医院处置。
“每年的春季是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高峰期,我们最多的一天接种10人。”渌口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被动物咬伤的患者以年轻人和儿童居多,大多是被狗咬伤。
数据:去年我市有3.6万余人接种狂犬病疫苗
为何动物伤人事件会在春季高发?
“动物在春季进入发情期,更容易出现狂躁、易怒的情绪。加之,在这段时间,放烟花鞭炮的较多,受到惊吓的动物更容易伤人。”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杨志勇介绍,去年,我市注射狂犬疫苗的市民约有3.6万人。而在春季,每月前来就诊的人数高达3000人。其中,伤人动物中犬类占86%、猫为8%,其他动物占6%。
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我市未报告狂犬病发病案例。
提醒:被蝙蝠咬伤也需注射狂犬病疫苗
何为狂犬病?杨志勇介绍,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于人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或者完整的黏膜被舔,狂犬病毒进入人体,从而导致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兴奋等,最后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在1—3个月内发病,极个别潜伏期超过一年。狂犬病是人类已知的病死率最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病,100%死亡。
“有市民认为伤口流血才需要注射疫苗,或者当时没事,后期就不需要注射,这是错误的。”杨志勇提醒,不管是被猫狗咬伤、抓伤,还是皮肤破损处被宠物舔舐都要正确清理创口,并到动物致伤指定门诊接受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值得注意的是,蝙蝠是狂犬病病毒高暴露动物,户外作业的人被蝙蝠咬伤后也必须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据悉,目前,我市有138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各县市区有一家以上24小时接诊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