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
作为春节档期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单从片名《新神榜:哪吒重生》来看,“哪吒”中意味着传统文化元素,“新”字中包含了创新意义,加之由备受好评的《白蛇:缘起》原班人马历时四年打造的加持,已十分吸引观众眼球。
可真当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却发现“哪吒”也不再是陈塘关上那个手提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惹祸孩童,而是“转世”成为穿皮衣、骑摩托车的热血青年,场景也不再是封神榜的古代,而是穿越到现代社会,虽然电影动画制作精良、剧情热血奋进,充满“摩托车”“机甲”“朋克风”等元素,旧上海滩、现代工业街区同时出现……观影过程中,我时常将该与好莱坞、旧上海滩电影混淆在一起,剧中人物的每一声“哪吒”都能将思绪带到封神世界,无法停留在影片中的“混搭世界”。
虽然该片导演一再表示,这部影片不是为了蹭IP哪吒的热度,是为了传承经典。但从剧情,场景等等方面来看,除了“哪吒”“敖广”“敖丙”等经典人物的姓名,其他与传统经典无甚关联。甚至有网友调侃,将电影中的神话主角换成现代青年,将动画制作改成实拍,该片是一部不错的青春热血励志剧。
国漫崛起一直是国产动画电影工作者的目标,近年来动画电影制作上不仅在制作技术上追赶国外,而在剧情上以“故事新编”的方式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融入现代价值理念,正是由于他们不懈的努力,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在此过程中,“故事新编”的创作方式却一度引起部分人非议,认为缺乏创新精神,是吃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老本,加之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不断拔高的期待,让不少国产动画电影工作者陷入焦虑。为求突破,力图创新,他们试图舍弃经典,以日本和好莱坞的理念来构建全新的动画世界,但因中国经典深入人心,影响力巨大,完全舍弃意味大量票房的流失,最终只能选择以“经典之名”来行推翻之实。
传统神话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们创作动画电影的宝库,也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拍摄动画电影的取材来源,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故事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有着无穷的生命力,能够在跨越时代和民族为艺术创新提供基础与灵感。《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细节上的精准把握、营销上的丰富多元,但最重要的还是电影故事本身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契合了当代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故而能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国漫创新过程中借鉴日本和好莱坞动画电影,力图实现东西方相互交融当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西方叙事理念和美学风格,不如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强化中国风的主导风格。很多时候,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