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缘
茶陵人谭延闿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曾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最后官居国民政府主席。他在官场一生不倒,由此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说他圆滑。如果仔细解剖其人生,他做人做事,私德官德,均有值得称赞之处。
谭延闿是一个大才子,1904年,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去世后,他的墨宝等文物全部捐赠,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谭延闿属于“妾生”,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不高,因此他对母亲尤其孝顺。他做官也要去告诉母亲一声,做湖南都督时,首先取得了母亲的同意后才去。他母亲去世后,按照家规习俗,不是正房夫人不能从正大门出殡。谭延闿含泪伏在棺盖上说:“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见状,连忙让他母亲的棺木从正门抬出,这些孝道感人肺腑。他第一次跟随父亲回乡省墓时,只有12岁,到石床老家见着长者就主动下跪叩拜,在桌席上吃饭时,帮着长者夹菜添饭……这种孝心曾在乡间一度传为佳话。
谭延闿对自己的私生活要求很严。妻子去世时,他刚40岁,正值精力充沛、情感旺盛之时,有不少人为他做媒,他都以“故人恩情重,不忍寻新颜”作为回绝媒人的理由。妻子去世后,他年复一年给妻子写悼亡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孙中山曾想要把小姨子宋美龄嫁给谭延闿,没想到的是却遭到了谭的一口拒绝。为了不辜负孙先生的好意,也不愿伤了宋家的脸面和宋小姐的自尊,谭备了厚礼来到宋家,郑重其事地给宋老太太叩头跪拜干娘,并认了宋美龄为干妹妹。谭的这种做法,让当时的宋家和美龄小姐大受感动。
谭延闿对下人比较关心。凡是在谭家做过事的人,都不想离开谭家,一个姓彭的家厨在谭家干了二十一年。有几个仆人从20多岁就在延闿先生的父亲那儿干了二十多年,又在延闿先生那儿干了二十年,一直做到60多岁,所有在谭家干活的人,谭家都支付安家养老费,让他们回家安享天年。谭延闿的父亲谭锺麟曾在家乡茶陵石床村设立了“养老谷”,凡是村里年满60岁的老年人,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到谭家光禄公祠及“赐书堂”义仓会,无偿领取36桶稻谷养老(每桶20市斤)。谭锺麟逝世后,延闿先生继承父亲的善举,而且把60岁改为从55岁就可领谷。此事一直延续到一九二八年“赐书堂”被人烧掉时止。
民国官场对谭延闿褒贬不一,但谭延闿督湘期间为湖南的发展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他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把原来的雅礼医院兴建扩大为湘雅医院。他任上修建了长潭公路,开创了湖南第一条公路之先河。他还在湖南大办教育,兴建学校,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清末的时候,谭延闿属于主张立宪维新式的人物 ,他却暗中帮助过“革命派”黄兴、宋教仁。1912年秋,黄兴回湘,谭延闿将长沙小西门改名为黄兴门,以示纪念。他还特别爱惜人才,支持进步青年。青年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他还亲笔题写书店名、专程送匾。
1930年,谭延闿去世后,国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的灵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