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陈洲平
通讯员/刘闯
冬日,犀城的傍晚,洣水河畔热闹依旧,夕阳将沿河风光带散步、健身的居民的笑脸映红。空气清新,水清草绿,茶陵洣水环流风光带如同绿色大氧吧,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截至目前,茶陵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洣水水质茶陵段持续保持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62.88%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茶陵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实践密不可分。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为统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紧抓实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推动茶陵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守护碧水润民生
12月6日,记者走进洣瑶社区,沿路两侧修建的居民楼后面,两条新建的污水收集渠道直通村里的污水处理池。坐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们纷纷感叹,社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让他们生活更美好。
“社区居民沿路建房,屋前没有污水收集管网,平时生活污水都是往房后菜地里倾倒。”洣瑶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运平介绍,遇到下雨天,整个社区污水横流,困扰百姓生活。
今年6月,茶陵县启动该社区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9月完工,洣瑶社区居民正式告别曾经小区污水横流、臭气难闻的尴尬局面。
这是茶陵推进城区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茶陵县不断强化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4万吨/天,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启动了交通街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复管工程及洣瑶社区、红桥村、辉山村污水收集管网等工作,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6%。
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界首镇过去由于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导致三江河水污染。2018年,茶陵县建成界首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00吨,如今已建成三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不断加强。三江河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界首镇的变化不是个例。近年来,该县加大投入,在高陇龙匣、严塘湾里、火田洲陂等村实施一批污水处理项目。同时,还统筹农村户厕改造,今年在厕所革命基础上“接尾巴”,将“黑水”与“灰水”纳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范围;按照“一户一策”方案,开展养殖场(户)污染防治设施配套或资源化利用的改造、禽养殖源黑臭水体整治,现已全面完成。
打好蓝天保卫战
11月下旬,我市一场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现场学习会在茶陵举行,市环保局组织各县市区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走进株洲康圣堂药业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该企业VOCs治理的处理工艺。
打好蓝天保卫战,VOCs治理是关键。近年来,该县制定了VOCs治理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2018年完成湖南云阳沥青路面有限公司、湖南春程门业有限公司治理,全县所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基本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2019年完成顺达、大兴等4家汽修企业的治理;今年晶彩电子完成了酸雾塔和活性炭吸附箱改造并通过验收,康圣堂药业完成乙醇回收设备安装并验收,26家汽修行业VOCs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15家,其余11家正在有序开展。
同时,该县还制定了《茶陵县“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依法依规关停了7家粘土砖厂,全面开展砖瓦企业、造纸业整治,淘汰技术落后企业,支持部分企业技术升级;完成工业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治理,强化渣土治理、车辆尾气排放治理等工作,为空气质量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秸秆焚烧和露天烧烤曾是影响茶陵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茶陵县频出妙招,基本实现两项污染的清零。
湖口镇南江村村民罗次祥介绍,自从村里引进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就变废为宝,往日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漫天乌云”现象成为历史。而今,茶陵在全面加强秸秆焚烧治理的同时,探索引进市场化机制,变废为宝还农村一片蓝天。
2018年,茶陵启动夜宵摊划行归市行动,打造“犀城夜市”,逐步引导全县夜宵摊点入市经营,每个摊点门面内安装了油烟净化器,让夜晚油烟味消失,好的用餐环境带来火热生意。
擦亮茶乡“绿名片”
走进茶陵乡村,路旁绿树成行、绿荫如盖。这是茶陵去年初启动“春绿行动”带来的变化,该县在路边、城边、水边、房边植树,已完成道路绿化922公里。
增绿的脚步从未停止,近5年来茶陵县义务植树1000万多株,先后在云阳山、万樟园林、虎源生态等地建成义务植树基地20余个。如今,该县还建成云阳国家森林公园、东阳湖湿地公园,打造了万亩紫薇园、万亩名贵花卉苗木基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2.88%,分别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41.52个百分点。
在茶陵,爱绿护绿成为一种习惯。每棵名木古树都有人负责保护,上面贴了“名片”,“名片”上不仅有树木名称、树龄等信息,还有负责监管单位,并设立举报电话。该县还组建森林消防大队,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全市首个县级森林防火卫星监控指挥中心,为护绿注入了科技力量。
不断增绿,强化护绿,绿色产业正为茶陵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依托绿色资源,茶陵每年举办油菜花节、茶花文化旅游节、山茶百韵迎新春活动,助推全域旅游开展;发展茶叶、楠竹、油茶、脐橙等特色水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万樟园林、虎源生态等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尚竹家居、华榕等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截至目前,茶陵县共有农业、林业企业近6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