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抛荒,要提高种粮收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让农户种地有奔头,能致富,田园牧歌的美好图景必将再次重现。】

    近日,市政协就“治理耕地抛荒”进行专题协商,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在全市调研的10个行政村中,有7个行政村存在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遏制耕地抛荒刻不容缓。

    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大量的耕地抛荒,导致本地粮食从自给有余到多数人靠购买粮食,这只是表面现象。农村大面积农田全年抛荒、杂草丛生的现象蔓延,只种一季稻的隐形抛荒现象已成常态,“双季稻”已逐渐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名词。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国家粮食储备的严重不足,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分析耕地抛荒现象,既有劳动力缺乏、水利设施损毁等客观原因,也有农户安于现状、知足者乐的消极意识作祟。但根本还在于,粮食比较效益低降低了种田积极性。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曾直言:“如果种粮收益低于求他收益甚至亏本,抛荒就成为农民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天下粮仓,藏粮于民,先靠藏粮于地。作为全国第一个成建制过吨级的地级市,株洲是传统的粮食高产区。不妨以“一县一特”产业布局为抓手,推进优质稻模式化生产。如在城郊区发展“优质稻+体验观光”模式,山区发展“优质稻+鸡鸭”立体种养模式,河边等灌溉便利的地方发展“优质稻+虾”模式,传统蔬菜地区可发展“优质稻+冬季蔬菜”模式等,提高农户综合收益。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双管齐下。依法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的同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农田,引导农村供销合作社和土地托管公司在供、耕、插、管、防、收、烘等各个环节开展“保姆式”“菜单式”服务,严格执行有关“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政策,让农户种地有奔头,能致富,田园牧歌的美好图景必将再次重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