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11月21日,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实验室内,高端研发人员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之中,他们的身后,一支年轻的生产服务团队密切配合,致力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今年的订单已突破1.5亿元。”公司董事长陈磊欣喜地报出成绩单,“赛诺菲、丽珠医药、先声药业、方盛制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衔来橄榄枝,而赛诺菲是全球前20强的药企。”搭乘国内新药研发东风,中晟全肽企业发展迈向全新阶段。
“为国内药企提供丰富的‘素材库’”
国外疫情形势严峻,海外市场受到影响。这1.5亿元的订单成绩何来?
“转变思路。”陈磊向记者说道。随着国内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鼓励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已不满足于模仿、跟随、生产仿制药,而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自主研发新药。
“如果说最终成型的药物是‘纯度为99.999%的金子’,那我们的多肽种子库就是一座矿山。”陈磊说,如今,这一多肽种子库容量已超5亿个,为药企研发提供丰富的“素材库”。
青岛、宁波、上海……今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陈磊和他的同事都在国内各地奔波。推介项目、寻找合作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站在行业发展风口,中晟全肽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升级迭代多肽种子库,另一方面也加强对国内药企的走访,让更多的药企知晓项目。
去年11月,中晟多肽完成A轮超1亿元融资,今年公司即将再度完成2亿元融资,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亿元融资,没有一分钱用于买地建房”
一家成立仅3年的企业,如何能保持如此的发展之势?
“坚持自主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陈磊举了几个例子,他们拿到的3亿元融资,没有一分钱用于买地建房,而是全部投入到研发之中。在2019年我省研发财政奖补名单中,中晟全肽额度位列前60,企业研发投入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明年的发展思路,已在陈磊脑中清晰可见。“一方面进行技术迭代,将多肽种子库的库容量升级到500亿以上,同时实现多条腿并行,在为客户提供多种类、多阶段研发素材的同时,自身也从事新药研制,充分挖掘多肽库资源。”
行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药物行业更是如此。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投入大,正因为这些行业特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药研发在国内发展缓慢。如今,我国已认识到新药研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加大政策倾斜,搭建科研设施和平台,推动中国原创新药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有信心也有恒心把这个事办好。”陈磊表示,也希望在本地逐渐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共同将药物研发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