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热下的冷思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必须承认,“上山下乡”4年,农村电商的确“热”起来了。

    从2016年开始,醴陵市首个引进农村淘宝项目,成百上千个农村电商服务站遍布各个村落,帮着村民代购,教他们网购,农村生活被电商改变了。但是,也有不少“合伙人”开始忧虑:“如今村里的大妈大爷都会上网买东西了,我们这些代购员还能干点啥?”

    他们的忧虑,也正是当下农村电商需要的冷思考。

    从无到有 农村电商燃起“星星之火”

    醴陵市茶山镇筱溪村村民荣利华的红火日子,是从村淘开始的。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妇孺,40多岁的荣利华也曾是其中之一,一年到头全家生计主要靠老公在外打工维持。2016年9月,醴陵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农村淘宝醴陵市服务中心揭牌。随着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推出,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招募令在全国范围内发出,荣利华成了村淘“合伙人”,一切都开始变化。

    筱溪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开业,荣利华培训上岗,开始引导村民们“触电”,村民买家电、日用品、衣服都来找她。儿女在外务工的,给家里老人小孩网购东西,也让荣利华代劳。村淘给她的补贴,加上赚取佣金,荣利华的月收入高达五六千元。

    同一年,黄沙村村民汪密也成了村淘“合伙人”。尤其是每年“双11”“618”“年货节”,汪密的村淘服务站里挤满了咨询、网购的村民。“最多的时候,一天店里就有400多个包裹。”汪密说。

    那两年里,仅在醴陵市,就有近百位像荣利华、汪密这样的小卖部老板成了村淘“合伙人”,他们主要负责挨家挨户推广代购服务及教村民们网购。

    一组阿里乡村事业部醴陵运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3年里,这样的村淘服务站建立了67个,覆盖了醴陵60%的行政村,月均交易额近480万元,带动村淘“合伙人”与“淘帮手”等就业人员120余人。

    攸县、茶陵、炎陵县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如炎陵县就已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园1个、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28个,覆盖全县域。

    电商“上山下乡”的这些年,农民对电商的态度从不信任、观望向接受转变,从不敢买到主动“淘”,从采买年货到选购家电,农民的“购物车”越来越丰富,沉睡的农村电商市场逐渐苏醒。

    “当时就期待着借助成百上千个村淘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交流,最终实现多赢局面。”阿里乡村事业部株洲运营负责人透露。

    转型路口 农村电商痛点不少

    理想还未丰满,忧虑迎面而来。

    “以前村民不熟练网购,需要我们帮他们代购。但现在村里的大妈大爷都会上网买东西了,我们这些代购员还能干点啥?长久之计还是要‘有买有卖’才行。”众多村淘“合伙人”普遍反映。

    寄希望于借助农村电商平台销售当地农产品形成稳定收益的村淘“合伙人”也发现,与工业品不同,非标的农产品触网更为复杂。

    “这些年,我们也去采选过如茶陵三宝、攸县香干等当地有知名度、有特色的农产品,但真正能够达到‘触网’要求的很少。”阿里乡村事业部株洲运营中心负责人透露,但这些农产品品牌是地域性的,缺乏高标准、成规模的品牌企业,很多都停留在作坊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农产品是非标产品,其质量标准不统一、产量不确定、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制约着农产品上行的步伐。除了极少数特色商品有一定的网络销量,其他产品还是“墙内开花院里香”。

    对此,农村电商人张建良有深刻的感受,4年前他回到炎陵创立了“返本归真电子商务公司”,开了“布衣素食”淘宝店,卖的就是“家乡的味道”。“做村淘多年了,在这过程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有时候销量一高,货源难保证,帮村民卖土鸡蛋、大米等农产品时又怕因没有认证而遭到消费者投诉。而且农货就那么几种,同质化多,竞争就更大了。”张建良告诉记者,“因此,我淘宝店就只能卖那几种地标产品。”

    代购业务减少,又找不到新的业务,汪密眼见着同僚越来越少,曾被给予厚望的“村淘服务站”又只是村里的小卖部了。

    另寻出路 农村电商潜力无限

    在谭雅飞眼里,这些站点就像是“星星之火”,亟待被重新“点燃”。

    2018年起,谭雅飞为公司旗下的50多个村淘服务站,重新找到了生机。

    谭雅飞所成立的茶陵百事通电子商务公司,是株洲第一个县域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县物流仓储中心,而这50多个村淘服务站则是神经末梢,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这些站点往往设在村里的小卖部,是全村人流量最集中、交通位置最便利的地方。一直以来,村民网购的快递大多止步于乡镇,而这些站点就成了村里的“包裹驿站”。“每个站点都有一个编号,村民网购地址可直接填写相应编号的电商服务站,一个包裹只需支付两块钱的费用,但真正享受了包裹送到家门口,及时退换货的方便。”谭雅飞说。

    站点功能得到开发。针对工业园,发布招工公告,招到人提佣金;发布房产广告,组团看房活动;销售产品,每个月搞一次团购活动……

    “一个月下来,这些小卖部可增收七八百块钱。”谭雅飞表示,这个收入虽不比以前靠代购收入多,但做的都是“顺带”的事,不用费心费力上门推广。

    而对于要实现“有卖有买”的长久之计,谭雅飞将茶陵县高陇镇石冲村的脐橙做成了“第二个炎陵黄桃”。

    石冲村有种植脐橙的历史,品质也不错,但因缺乏品牌包装、标准化生产、物流等,1.5元/斤的脐橙都难卖出去,村民差点就改种杉树了。

    经过专业的包装设计,标准化的生产,石冲脐橙在2014年和2015年两次荣获“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巨大的市场。如今,石冲脐橙零售价达到5.8元/斤,村里的种植面积也从几百亩变成了数千亩。石冲村村民、村淘“合伙人”老张靠着销售石冲脐橙每年都可平均增收三四万块钱。

    “农村电商迅速崛起带动了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炎陵黄桃是一珠玉在前的典范。”谭雅飞表示。

    据统计,炎陵县在搜农坊、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平台上注册的电商750余家,微商、个体网商等超过9000户,物流、快递企业38家参与,形成了“多业态涌现、多产业融合”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19年由电商(含微商)销售的黄桃产品3.13万吨,总收入7.5亿元,占总产量的69.5%。

    谭雅飞表示,当然,农村电商并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场电商推进农村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服务商和各类组织共同投入、高效联动,才能产生“第二个乃至第三个”炎陵黄桃现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