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核心阅读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来了,不少人忙着血拼一场,也有人为脱单而发愁。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单身人口2.4亿。交际圈小、太挑剔……单身一族也在反思被剩下的理由,而每逢佳节“倍相亲”则成为他们寻找另一半的主要方式。
庞大的单身群体
“双11”来了,单身一族张谦又到了黯然神伤的日子。他自嘲道:“别人忙着给老婆、女友清空购物车,我只能为自己花钱。”
张谦今年34岁,在株洲一家国企上班,研究生学历。这两年,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便是到处托人介绍女朋友。在国庆节期间,他也参加了一场相亲,依然泡汤。随着相亲次数增多,他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甚至开始怀疑爱情是否还会出现。
同样面临脱单压力的还有30岁的李静。她毕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目前是株洲一家公立中学的语文老师,有房有车、工作稳定。与工作上的成功相比,她的感情生活有些惨淡。
“现在最怕参加家庭聚会,要面对一堆长辈的集体催婚,那画面太恐怖了。”李静感叹,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大龄剩女。
事实上,他们只是我国庞大单身群体中的一份子。据官方统计,目前,中国单身人口已达到2.4亿,年轻的单身群体数量庞大。
早在3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希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关注青年婚恋,这个规划也被网友称为“中央发话为你找对象啦”。尔后,各地团组织牵头组织的各种相亲活动陆续开展。
株洲到底有多少单身一族?目前暂无精准的官方数据,但我们或许可从以下这件事窥见一二:今年5月,团市委与株洲晚报联合主办的“青春恋爱季·相遇在云端”线上线下活动。不到3天,就收到了500个单身男女的报名申请,单身群体可谓庞大。
交际圈小、
条件难匹配是主因
内有亲友邻里热心张罗,外有同学聚会公司联谊,闲时还能通过社交软件自助交友,有如此多的“脱单”机会,如今,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找不到心仪的另一半?
近日,记者选取了30位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交际圈小,20%的受访者认为条件难匹配,剩下的受访者则认为自己太挑剔。
“除了上班就是宅家,哪有机会认识女孩子。”在受访者高华看来,自己之所以脱单难,症结就在于“圈子小”。32岁的高华是一名高铁工程师,身边几乎都是男同事。由于工作繁忙,他的社交活动很少。这些年,公司也组织了好几次交友活动,可由于老实木讷,每次他都被人捷足先登。
与高华不同的是,正在做房产中介的小天则认为,如今脱单成本太高。如今,他每月收入不到4000元,还在过着租房的生活。
“有房有车是结婚的前提,像我们这种家底薄的人,都是首轮被淘汰的对象。”小天有些灰心地说。
事实上,与被动“剩下”不同的是,还有一部分优质青年男女是因为自己过分追求完美而难以找到另一半。
在天元区开设一家舞蹈培训学校的乐乐就是典型代表。这些年,亲友为她介绍的对象不下10个,她却一个都瞧不上。
“我不是嫌人外貌不达标,就是嫌人收入太低,见谁都觉得不完美。一挑就是几年,不料自己被剩下了。”眼看着迈入30岁大关,乐乐觉得自己的情路依然茫茫。
为何脱单如此难?“发达的通讯让大家的联系更方便快捷,可是我们现实的交往能力却在减弱,尤其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退化,这是导致许多适龄男女未能步入婚姻殿堂的重要原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亚炜介绍,目前,不少人陷入了一种朋友圈很热闹,人际关系却很疏远的怪圈。此外,不少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多,无形中也提升了脱单的门槛。
如何告别单身生活?毕亚炜建议,要想改变单身状态,应该积极摆脱封闭的生活方式,增加线下活动。不善交际的人,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些结识朋友的机会,例如参加公益活动、各种聚会等,主动认识新朋友,说不定就能遇到心仪的人。
每逢佳节“倍相亲”
当单身现象成为普遍社会问题时,相亲似乎已成为脱单的主要方式之一。据《2020双十一单身人群报告》调查显示:近半数单身90后都有过相亲经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对于单身一族而言,则是每逢佳节“倍相亲”。
那么,株洲的相亲市场有多热?
11月9日,在位于芦淞区体育中路的一家婚介会所里,记者见到了“90后”小赵。即将奔三的她仍有些羞涩。
“我身边的女同学几乎都结婚了,我希望快点找到另一半,让自己安稳下来。”对于自己此行的目的,小赵显得很坦白。
该婚介所负责人郑女士介绍,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店里的生意确实冷淡了很长一段时间。可到了10月份,生意渐渐火爆。最忙的一天,她安排了10来对单身男女见面。
“现在还不算旺季,临近过年时才忙不赢呢。”郑女士笑着说。
除了婚介所生意红火,我市一些相亲平台也呈现粉丝爆棚的状态。以株洲晚报的相亲平台“株洲晚报红娘”为例,目前,它已积累了优质粉丝近万人。今年,该平台组织了数十场主题相亲活动,共吸引近千名单身男女报名参加。
男性比女性的脱单
成本更高
高频率的相亲,让一些单身男女也有着甜蜜的负担。
“相亲是令人憧憬且非常美好的,但回到家之后,人有时候就不太好了。”受访者小明今年29岁,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月工资不到4000元。从3年前开始,他就加入相亲大军,曾先后相亲10余次。
丰富的相亲经历,让小明的钱包有些吃不消。他忍不住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次相亲时,通常需要找一个较正式的场合,花费总是少不了。
“去好一点的餐厅至少需要300元,一周约上2次,就要花费近千元。”小明说,如果遇到心动的对象,他的追求攻势还会加强,送花、送礼物必不可少,花费蹭蹭蹭地往上涨。
为了脱单,单身女青年也得下血本,添置衣物、化妆品等成为她们的主要开销。
那单身人士为了脱单愿意“烧”多少钱呢?日前,苏宁易购联合珍爱网发布《2020双十一单身人群报告》调查显示,单身90后可接受的月均脱单经费为1495元,其中男生可接受每月脱单经费比女生高出2倍,可见为了脱单,男生比女生更“不差钱”。
【记者手记】
脱单不能按图索骥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无心去开始一份感情,把婚姻寄托在相亲上,这让相亲作为婚恋的一个重要手段登场。
其实,爱情很难指望“高效”,婚姻不是划定几个指标后按图索骥就好,单身男女不要带着焦虑与速成的心态去寻找另一半。
脱单不难,难的是找到情投意合的伴侣。只有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爱情才会不期而至。
(本版图片均由株洲晚报红娘平台提供)